【桂垦奋斗者】陆辉德:把科研成果“写”在田间地头 -利记sbobet官网

利记sbobet官网-利记sbobet体育投注>>专题专栏>>桂垦奋斗者

【桂垦奋斗者】陆辉德:把科研成果“写”在田间地头

发布日期: 2023-06-25

他1983年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便来到了十万大山山麓边的昌菱农场,数十年如一日扎根甘蔗生产第一线,由一名技术员成长为防城港市、上思县唯一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教授级农艺师);

他被认定为国家三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人才,辛勤地播撒科技兴农的种子,书写“甜蜜事业”篇章,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成果登记4项,授权专利2件;

他连续7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科技特派员,为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应有贡献;

……

他就是陆辉德,公司员工和群众尊称他为“陆工”,现任广西农垦火光农场有限公司昌菱公司技术总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曾是防城港市农业正教授级职称第一人,他把农业科研成果“写”在田间地头,默默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22年度,陆辉德荣获防城港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广西农垦集团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千亩万吨”的首创实践者 


“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与蔗农探讨交流甘蔗新技术,将我所学到的新技术教给大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陆辉德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把对企业、对蔗农职工的爱全部倾注到自己所从事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

昌菱农场公司从1978年起开始规模化种植甘蔗,陆辉德和他的团队成员在2005年首创性提出了成千上万亩大面积连片甘蔗平均亩产10吨以上高产攻关的“千亩万吨”新目标概念,很快在甘蔗糖业界引起轰动。

2007年,由陆辉德领衔的农业团队经过不断的努力研究,总结推广具有农场特色的甘蔗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即三早四大(早种、早管、早施肥和大马力、大行距、大茎种、大水肥) 螟虫生物统防统治 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模式,率先全国引进和推广安装200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甘蔗害虫达6000多亩、率先全国实施5500亩“千亩万吨”高产高糖无公害现代化甘蔗示范,昌菱农场平均亩产糖料蔗首次突破8吨大关,平均单产达8.99吨。其中,农场第十三生产队连片甘蔗1273亩,总产糖料蔗12811吨,平均单产达10.1吨,率先实现“千亩万吨”目标。

时任广西农科院院长李杨瑞教授等编著的《广西甘蔗高产栽培新技术》一书中,认定为昌菱“甘蔗单产、甘蔗蔗糖分等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广西也是国内最高水平,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陆辉德与他的团队一道认真分析甘蔗生产的现状和实际,找出严重制约昌菱甘蔗生产发展的不利因素和瓶颈问题,持续推广“千亩万吨”高产、高糖、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和昌菱特有的技术推广创新模式,不断促进甘蔗科技水平的提高,职工收入也随着甘蔗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迈上新台阶。


“农业名家”的科技特派服务    

2013年6月,陆辉德被聘为自治区贫困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2021年改聘为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一直派驻上思县在妙镇有生村、佛子村和叫安镇那当村,为广大蔗农提供甘蔗技术服务。

防城港市为切实加大农业和高技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在区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及本土一流人才团队,2021年,广西农垦昌菱农场公司获批成立“陆辉德绿色高产高效甘蔗种植研究工作室”。因业绩突出,当年获评防城港市“名家工作室”,陆辉德荣获防城港市“农业名家”“高层次优秀人才”称号。

不管是贫困县、贫困村的“科技特派员”,还是“名家工作室”的带头人,陆辉德及团队始终把服务甘蔗产业发展、服务蔗农增收致富放在首位,奋斗的足迹遍布乡村的田间地头。

陆辉德及团队引进自治区、市级科技项目落户有生村3项,引种甘蔗新品种4种,赠送甘蔗良种40多吨;引进甘蔗机械化种植机等设备装备4类20台套;建立甘蔗高产优质“双高”生产示范片1000 亩;2013年至今,田间指导服务301天次,开展甘蔗科技培训达39期,培训1567人次。每个村都建立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其中佛子村分别获得自治区、市、县、乡级认证,荣获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陆辉德以踏石留印的开拓精神,根据区域重点和农事季节,有针对性指导实施,创新了上思县甘蔗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科技服务体制机制,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经验。2014—2020年连续7年获自治区科技特派员考评优秀;2020年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日报广西记者站推选百名八桂科技扶贫之星名列第八;2021年获“自治区通报表扬科技特派员”。

“这些年来,陆工一直教村里人怎样科学种甘蔗,大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依靠种甘蔗让村民过上了甜蜜生活,非常感谢他的辛勤付出。”上思县在妙镇佛子村一位村民颇有感触地说。


甘蔗套种西瓜的“昌菱模式” 

一直以来,昌菱农场公司以甘蔗种植为主,产业一直较为单一,很多种蔗户的收入唯一来源依靠甘蔗,蔗农职工的生产生活开支十分拮据,陆辉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摆脱困境,在甘蔗地里做“新”文章?经一番科学论证测算,发现西瓜是一项短平快的高产高效项目。2001年,他找来试验地,在甘蔗砍收后的宿根甘蔗地里进行冬春套种西瓜试验,自费引种“黑美人”西瓜等多个新品种进行试种筛选,还亲自跑市场卖西瓜。经过科学精心管理,套种西瓜示范试验获得极大的成功,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昌菱蔗地套种西瓜技术模式。

《甘蔗-西瓜间套种栽培技术》的“昌菱模式”推广到了崇左、南宁等全区各地甘蔗产区,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22年8月29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下发通知(桂农厅发〔2022〕121号),把该技术列入2022—2023年度广西农业主推技术目录第6项中。同时,广西大学联合昌菱以该技术为主要技术路线申报项目《糖料蔗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十四五”广西糖料蔗科技重大专项立项。

“黑美人”西瓜品种亩产可达1500公斤,宿根甘蔗亩产可达5—7吨,年纯收入可达1500-2500元,比单纯种植甘蔗增收2-3倍以上,一个种蔗16亩职工蔗农岗位,套种5—8亩西瓜就可基本解决当年的生产投资和生活开支周转。收瓜上市后,进行甘蔗中期管理,甘蔗生长也不受影响。有了现金,种蔗投资有了周转金,职工蔗农种蔗积极性提高了,甘蔗产业也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在陆辉德绿色高产高效甘蔗种植研究工作室的引领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昌菱农场公司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甘蔗套种西瓜技术得到持续推广,实现一地多产,不仅促进昌菱糖蔗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还能带动当地蔗农职工增收,是个一举多得、多元增收的好路子。”火光农场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职工蔗农多一份收入就多一份保障,我愿意尽我的绵薄之力,让广大甘蔗种植户实现脱贫致富。”陆辉德表示,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为广大甘蔗种植户服务,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责任。


(黄春景 陈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