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垦奋斗者】做这个“管家”,我愿意! ——记西江农场公司农业事业部部长甘静 -利记sbobet官网

利记sbobet官网-利记sbobet体育投注>>专题专栏>>桂垦奋斗者

【桂垦奋斗者】做这个“管家”,我愿意! ——记西江农场公司农业事业部部长甘静

发布日期: 2023-06-14
“西江农场公司从1989年开始,陆续种植甘蔗,迄今已有34年历史;而我是从1993年开始进入西江基层分场工作,主要负责甘蔗种植和技术推广,转眼间和甘蔗也打了30年交道!”烈日下,头戴遮阳草帽,脚踩黄泥运动鞋,汗水浸湿衣服,蹲在甘蔗地里查看新植甘蔗生长情况的西江农场公司农业事业部部长甘静,对这片甘蔗地饱含深情。 

从一开始的几十亩、几百亩,到今天甘蔗种植面积达3.8万亩,在甘蔗地里“折腾”了大半辈子的甘静,见证了西江农场公司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逐年提升,心甘情愿成了甜蜜事业的忠诚“管家”。 

 

 
 
 

“要想法子把单产产量搞上去” 

1993年,甘静进入西江农场六分场,从工人干起,后来升任副分场长、支部书记兼分场主任、科技生产部副部长、农业事业部部长。他一步一个脚印从甘蔗地里走出来,成长为二级公司的部长,又手把手将一个个高产技术传授给更多的甘蔗农户,把炙热的情感回馈到那一片片蔗海中。

“我在基层分场工作这么些年,比较了解广大蔗农的想法,分场的蔗农甘蔗种植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甘蔗产量低,很多制约甘蔗单产产量的问题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想着要想法子把单产产量搞上去。”

为寻找培育适合农场公司种植的优良甘蔗品种,同时摸索与之相适应的种植管理办法、措施,甘静带领团队主动出击,四处寻方,购进良种、对比试验种植、尝试各种种植管理措施、总结经验……通过对多个良种进行多次试验后,逐渐筛选出一批合适的良种和一套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办法。

随后,甘静和同事们耐下性子,通过邀请蔗农实地参观考察试验田的试验成果,逐户做蔗农思想工作,逐步将良种良法、早种早管、科学肥水投入管理,甘蔗病虫害防治、蔗叶还田土壤改良等甘蔗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推广普及,甘蔗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甘静在清井分场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期间,该分场进厂原料蔗从2003年的7000多吨跃升到2011年的1.07万吨,平均每亩单产增加近2吨。2011年在二分场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期间,在当年征地甘蔗面积减少1000多亩的情况下, 2012年/2013年榨季进厂甘蔗仍创历史最高产,达到2.275万吨,比2011年增产4500吨,比历史最高产高出2270吨。


“这个大活,让我们用尽了浑身解数” 

2015年到2016年,根据农垦集团下达的目标任务,西江农场公司需要在一年时间内,完成2.8万亩的“双高”基地建设任务,时间短、任务重,刚刚升任西江农场公司科技生产部副部长不久的甘静,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在‘双高’基地建设中,推进‘双高’土地整治连片、水利设施建设、“双高”品种蔗苗调配更换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任务最为艰巨。为顺利完成任务,我们和蔗农、设计施工单位磨嘴皮子,和其他蔗区‘抢’蔗种,这个大活,让我们用尽了浑身解数。”回想起当时经历的一幕幕困难和挑战,甘静仍记忆犹新。

土地整治连片,要将原本在广大蔗农手上的零星分散的土地,按照大并小的原则进行合并整治,再按照原拥有亩数重新进行抽签分配。

水利设施建设,要根据各个分场的甘蔗地块分布的实际情况,整体规划出整套水利灌溉设施,其中每一个喷水点的位置都有极大的讲究,一旦布置不当,后期的使用、维修、改动将会成为突出问题。

“双高”蔗种调配,在阳光充沛、雨水充足的关键种植期内,蔗农们纷纷等着蔗种下地,短短一个月内需要调配上万吨蔗种,最多一天需调配600吨。

为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公司领导班子亲自挂帅,甘静和同事们组成一个个行动小分队,白天,在建设项目一线,和水利设施建设单位将每条道路、每一条灌溉管道线路、抽水站设计建设都一一核对,力争将每条管道线路和灌溉点都做到科学合理、方便使用;为推动各分场土地连片,甘静和同事们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做蔗农们的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为后期的统一机械化管理打牢基础。而到了晚上,一辆辆满载着从各大蔗区调配过来的“双高”品种蔗种的运输车,从四面八方驶向农场,甘静和同事们则要在场区入口进行接车,及时引导、调配、分装上车,把这些蔗种迅速运输到各个分场及广大蔗农手上。

一辆接一辆满满当当的货车开进来,一辆又一辆的空空荡荡的货车开出去,夜色中,车灯、照明灯照射在一起,发动机轰鸣声夹杂着嘈杂的人声……这样一忙就忙到后半夜。蔗种调配结束后,回去休息几个小时,第二天又是新一轮工作的开始。这样的工作强度和节奏,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但在那一年,这是常态,也是整个公司为完成任务而拿出的态度和决心。


“符合规定的要帮,违反规定的不能做” 

在甘蔗生产管理中,涉及蔗叶还田补贴、耕地地力补贴、螟黄赤眼蜂生物防治蔗螟补贴、甘蔗机械一体化种植补贴等惠农补贴申请工作,在一些人眼中,可以从中捞到不少好处费,是个“肥缺”。但在甘静看来,这些资金补贴的申请都要严格遵照公司相关规定程序进行标准管控,要把钱用到刀刃上,绝不应该成为私人“吃拿卡要”的借口。

面对不符合补贴标准的蔗农,他敢于说不,面对供应商老板的“好处费”和老板、职工的宴请,他从未赴约。

而面对那些符合惠农补贴申请,但碰到了麻烦的,他却总会第一时间帮助协调解决,及时将材料报送到政府相关部门。

“政府有明确的文件条例,公司有清晰的规章制度,符合规定的要帮,违反规定的不能做,要让每一笔补贴都能去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发挥作用。”甘静严肃地说道,这也是他秉承的工作原则。

干净做事,清白做人,这和甘静的优良家风密切相关。甘静的父母亲都是农场的垦一代,始终保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埋头苦干、艰苦朴素品格,甘静从小耳濡目染,始终坚持尊老爱幼、廉洁自律的优良家风。

广西农垦集团2022年度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先进个人、2022年广西农垦集团勤廉榜样、贵港市国资委202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9-2020年度西江农场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这些荣誉是对甘静做出成绩的肯定,同时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看着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甘蔗林,蔗农们在增产增收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农场公司的甘蔗产业正朝着预期目标稳定发展,甘静的笑容无比欣慰:“做甜蜜事业的“管家”,我愿意!”

(文/蓝伯善  图、视频/郑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