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的火腿肠、思念的汤圆、统一的方便面、三全的水饺、安井的丸子……这些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食品里,都离不开一种神奇的东西——木薯变性淀粉。而这些知名企业所使用的木薯变性淀粉,正是冯琳和她团队科研成果之一。
冯琳,广西农垦明阳淀粉发展有限公司总工办主任、食品添加剂研发与应用专家,长期从事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技术研究工作。和记者碰面时,这位集诸多荣誉于一身的严谨科研人,俏皮地吟起了自行改编的网红歌谣:“在小小的实验室里挖呀挖呀挖,种创新的种子结科研的花;在大大的市场里挖呀挖呀挖,推动成果转化造福千万家!”
“在小小的实验室里挖呀挖呀挖, 种创新的种子结科研的花”
2000年,从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的冯琳,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不远万里,来到南宁,入职明阳淀粉公司,开始了她与变性淀粉研究的不解情缘,一干就是20多年。
当时,明阳淀粉公司90%的科研人员都是往造纸方向研究变性淀粉。“变性淀粉是一个跨行业、跨技术、跨学科的高新技术行业,在很多食品中都有它的身影,比如加入变性淀粉的饺子皮,包好的饺子可以放心放在冰箱冷冻室,不用担心开裂;再比如肉丸、鱼丸,加了变性淀粉好成型,口感也很q弹。民以食为天,初出茅庐,我想另辟蹊径,在食品领域开辟新天地。”说起变性淀粉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冯琳两眼放光。
明阳淀粉公司位于南宁市郊的明阳工业园区里。当时的工业园区刚刚起步,基础设施落后,到处都是黄泥地,一片荒芜。和冯琳一同毕业到明阳淀粉公司的另外两名同学,不到两年时间都先后离职了。
“当时不仅工作环境不理想,工资也低。一年回一次辽宁老家,每次都是父母报销路费,生活有点捉襟见肘。”
谈起过往的艰辛,冯琳一笑而过。“人总是有理想的,我想在这个领域里干出点成绩来。”她拒绝了朋友介绍的高薪工作,在花样年纪里,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与瓶瓶罐罐进行一次又一次“对话”。
从试剂的试验选择、小样研究试验,到中试、批量放大试验,直到生产出产品,冯琳在每项程序上都亲力亲为,不敢懈怠。为掌握生产过程的第一手资料、指导工人更好地执行工艺操作程序,她经常从早上八点进入车间与工人们一起干,午饭晚饭都在实验室里解决,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回到家倒头睡上几个小时,八点又回到工作岗位上。“科比说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经常见凌晨四点的明阳片区。”冯琳自我调侃道。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潜心专研,她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主持完成的项目“淀粉基复合型低温肉制品添加剂mys-261的研制开发与应用”获2010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南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项目“淀粉基复配型面制品添加剂的研制开发及工业化应用”获2014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机械活化固相反应制备醋酸酯淀粉的方法”获2019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木薯淀粉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于业绩突出,冯琳先后荣获广西青年科技奖、南宁市专业技术拔尖技术人才、南宁市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今年,她还荣获“2022年度广西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她带领的团队也获得“2022年广西三八红旗集体”。
“在大大的市场里挖呀挖呀挖, 推动成果转化造福千万家”
“科研不能仅仅是在实验室‘纸上谈兵’,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其作用。”在科研道路上,冯琳始终把科技成果的转化放在第一位。
说起冯琳的业绩,与她并肩作战20余年的研发中心经理陈江枫不禁竖起大拇指:“冯总工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发明家,还是一流的‘推销员’”。
冯琳第一次跑市场当“推销员”,是从与双汇集团项目合作开始的。2008年,她研制出了高峰值粘度淀粉及凝胶型淀粉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低温肉制品的生产。当时在国内低温肉制品生产领域,双汇集团独占鳌头,占国内低温肉制品产量的13%。冯琳把目标对准双汇集团,带着科研成果,直奔河南漯河。
“那天参与竞争的还有另外4家企业,非常激烈。凭借过硬的科研数据以及我这半路出家的推销技巧,我们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获得了合作的机会。”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冯琳一个个流程跟进,一遍遍介绍产品,在公司生产车间、实验室和客户车间、客户实验室之间来回奔走,进行技术完善。最终,经过近一年十几次往返南宁与漯河,新产品的应用技术方案才最终确定。
“从2008年合作至今,明阳淀粉公司一直为双汇集团提供木薯变性淀粉。前几年到双汇集团走访,他们公司的一些老员工都还记得我。”冯琳颇感自豪道。
之后,冯琳带着团队转战思念、统一、三全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都赢得了客户的认可,拿下了合作订单。
在冯琳的11项国家发明专利中,有10项已经实现了成果转化。她主持研发的食用变性淀粉新产品累计产销量超过50万吨,产销量达8万吨/年,主营业务收入约4亿元/年,完成新老产品技术服务超过5万吨/年,每年通过各种方式走访客户、开展技术服务50余次,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因产品稳定性好,这些食用变性淀粉还远销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墨西哥、越南等国家。
冯琳表示,科研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当前,广西农垦集团转型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为一直致力食用淀粉产品研发的她搭建了施展才干的舞台:“变性淀粉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锦上添花的角色,我将深耕食用变性淀粉领域,开发食品添加剂的下游应用,升级食品应用实验室,建设食品中试加工基地;打造食品新业态,计划建设烘焙店作为食品预拌粉中试应用基地,计划建设酱料车间作为螺蛳粉酱料、番茄酱等中试应用基地,大力开发新原料,新领域。”
在白白的淀粉里挖呀挖呀挖,为美味的食物锦上添花。这不是一句歌谣,而是冯琳奋发有为的真实写照。
(潘雪玲 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