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茶业集团作为集团“三年行动计划”领军带动型龙头企业,具备什么优势条件?存在什么弱项短板?
答:农垦集团“三年行动计划”赋予茶业集团争当广西茶业龙头的战略定位。按照这一战略部署,茶业集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担当作为,补短板、强优势,积极完善和推进生产基地—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精准谋划,打通关键“管道”,优化茶叶品种和产品结构,发展好“一黑一白一早春”产品体系,为农垦集团两项战略任务落地见效作出积极贡献。
茶业集团具备的优势条件:
一是逐步形成了以“茶”为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发展,茶叶生产基地得到持续稳固发展。目前,公司茶园基地分布在上林县、龙州县、那坡县和西林县,基地茶园面积近16000亩,其中,国家级有机标准化茶园近5000亩。上林有机茶园基地利用大明山独特气候环境,以及土壤富含硒的特点,突出打造优质的“大明山”有机富硒产品。茶树品种由单一的云南大叶发展到拥有福云6号、金萱、福鼎大白等8个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公司创建了上林和西林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茶与康体、茶与养生、茶与旅游深度融合,茶产业链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探索。
二是拥有近6万平方米生产加工车间,年成品茶生产加工能力达2万吨。建成的上林大明山和西林京桂古道茶叶新产品研发与加工基地,拥有4条目前国内先进的智能化、连续化、清洁化绿茶、红茶生产线,智能控温控湿、冷包操等一系列的茶叶加工新技术,对传统的制茶品质有显著改善,新茶品稳定、优质、安全。
三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价值逐年提升。“大明山”品牌自2003年以来连续获“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老字号”“中国名牌农产品”等系列荣誉称号,在“桂茶杯”“中茶杯”等省级以上名优茶评比中获得名特优等60多个奖项,品牌价值2.89亿元,是目前广西区内唯一同时荣登“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百强榜”和“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的茶叶企业。
四是持续推进产学研一体发展,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以“广西茶业大师”“广西茶业名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持续深耕研发与创新,至今共取得30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6项发明专利,3项广西地方标准获批准发布,其中有1项获“广西重要技术标准奖”,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得到提高。
茶业集团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短板和弱项,主要体现为:管理理念滞后,对市场研判不到位,产品结构没有得到很好优化;营销手段创新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力度不够,现代经营理念缺乏、管理措施滞后,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三项制度”改革未能跟上农垦集团发展的步伐,仍未能很好地发挥薪酬“指挥棒”的正向激励作用。
问:根据企业发展实际,茶业集团如何破解经济总量偏小的难题?
答:要破解茶业集团经济总量偏小的难题,必须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薄弱环节,抓机遇、壮主业,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风控,优化人力资源,加快混改步伐,不断做强做大,为争当广西茶业龙头企业目标奠定基础。
(一)抓机遇、壮主业,做好“三个精准”。精准定位,优化茶叶生产、加工布局。一是继续充分发挥上林、西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带动示范作用。二是做好刚划转的龙州3700多亩土地的管理和建设,优化茶树品种结构,打造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示范茶园,为开拓高端特色产品打好基础。三是提升龙州黑茶和西林白茶控温控湿仓储技术水平,为产品品质的提升、具备金融属性提供良好的基础。精准对标,创新营销模式,多渠道打通营销管道。引入市场营销策划专业公司,重新梳理产品资源优势和品牌发展定位,升级产品包装,拓宽市场视野,快速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实施“经销商”模式,充分利用经销商的渠道资源,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品销售。精准谋划,跳出农垦谋农垦。与六堡茶原产地苍梧县茶企合作,推进广西农垦苍梧县六堡茶加工与陈化基地项目建设,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快速搬掉“蛋糕偏小”这座大山。8月4日,公司与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发挥茶园标准化管理、运营销售等资源的优势,实现集团公司与地方产业共同发展,加速了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以及经营健康文旅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发展步伐。
(二)做好土地资源开发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大明山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做好原茶叶加工厂改造文章,结合茶文化元素和上林优质的水资源发展特色民宿;积极主动与悦桂公司沟通对接,尽早启动大明山康养项目;把万古茶园基层党建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发挥好,使“万古茶飘香,茶园党旗红”的红色品牌得到更好凸显,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加强财务管控,防范经营风险。学好用好《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围绕做大做强主业,加强经济运行监管,强化内部风险控制,牢固树立“风控第一、利润第二、规模第三”的管理理念;加强三项资金清理清收工作力度,设立专人负责制,切实减少企业损失。
(四)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抓住“三项制度”改革契机,完善和优化岗位设置、人员配置,明确职责,提高企业经营运转效率;科学制定薪酬分配制度,发挥薪酬“指挥棒”的正向激励作用,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员工成长晋升机制,提振员工的能动性和创新性;加大经营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力度,推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得到更好地发挥,使销售和管理的“管道”快速打通。
(五)加快混改步伐,推动产业快速扩张。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激发国有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增长,结合下属子公司资产纯、主业明、产业链全等优势,学好混改政策,适时依法依规推进企业混改工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快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