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会见来华出席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印尼总统佐科时强调,双方要继续加强高层沟通,积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和“全球海洋支点”构想,拓展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合作,打造更多旗舰项目。
今年8月4日,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国家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函》,标志着由广西农垦集团承建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正式通过国家确认考核。
喜讯很快形成工作报告上报自治区。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对此表示祝贺,并衷心希望广西农垦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合作区二期工程建设,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效率建设、高标准配套、高质量服务,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从中标到选址、开工、建设,直至通过国家确认考核,合作区走到今天历时9年(2007年至2016年)。九载风雨,筚路蓝缕,创业者们艰苦开拓的画面,如今一帧帧地浮现于脑海,历历在目。
走进印尼,承建国家级经贸合作区
近年来,广西农垦积极响应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走出去”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主动配合国家周边外交战略,依托广西地处中国与东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广阔平台,重点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宽发展空间,着力打造海外农垦,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广西农业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
2007年,广西农垦中标承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项目选址于印尼西爪哇省贝卡西县绿壤国际工业中心。合作区是国家商务部批准设立的第二批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是中国在印尼设立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区,也是广西承建的首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距“雅加达-万隆”高速公路出口仅2公里,距雅加达市中心37公里,距雅加达国际港口50公里,距雅加达国际机场60公里,距印尼第三大城市万隆90公里,区位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合作区总体规划面积455公顷,其中一期规划建设205公顷,拟建成集工业生产、商贸、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经贸合作区和中国优势产业在印尼的重要产供销仓储集散中心。
辛勤耕耘,在迂回曲折中发展崛起
在国内,广西农垦拥有14个产业园(工业集中区),园区开发建设经验比较丰富,然而在海外建园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由于中国与印尼两国在政策、法律、语言、环境、气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项目工作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困难。
据合作区公司首任总经理何曙光回忆,他在合作区主要经历了成立公司、获取对外投资许可及项目投资审批、项目选址、土地购买及办证、园区规划设计、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办公楼建设和招商引资等阶段。其中,艰难的选址过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项目最初选址位于印尼中爪哇省沃诺吉利县,由该县政府提供土地。后来,由于该地块无法变更为工业用地等原因,广西农垦在综合考虑后于2008年7月启动了项目重新选址的工作方案。
为了更好地开展项目选址工作,何曙光一行到广西民族大学招聘印尼语翻译,在印尼留过学的大三女生陶姿羽成功应聘。2008年7月18日,她跟随何曙光等项目组一行抵达印尼,随即参与到项目选址工作当中,和大家一起开始了夙兴夜寐、居无定所、饥饱无常的生活。
有的地块不通车,方圆几十里都是荒野,但为了全方位收集地块信息,他们常常要顶着热带地区暴烈的阳光或突袭的暴雨,爬山岗、走泥路,甚至还有更艰险的遭遇。
有一次,在西爪哇省的一个小村子,由于中介人没有事先跟土地的主人进行沟通就带他们去现场看地,结果对方以为他们已经向中介人付了买地款,于是带来一帮村民把他们团团围住。“在那个保守落后的小村庄,我们仿佛成了瓮中之鳖,”陶姿羽回忆道,“在我和中介人费尽口舌解释了来意,并极力保证不会背着对方买卖土地后,那主人才稍稍放下戒心并劝开了村民,我们才得以离开。”
“我们前后用了近一年时间,看了几十个地方,经过反复考察、比较和筛选,最终于2009年1月确定了目前项目所在的地块,标志着合作区正式落户印尼,同年10月项目一期开工。”何曙光说,除选址外,利记sbobet官网的合作伙伴的选择也十分艰难,目前合作区印尼方利记sbobet官网的合作伙伴谭木宏先生当初也是从几十个备选对象中筛选出来的。
开工建设后,合作区面临最大的“拦路虎”是气候的异常。
对此,合作区公司第二任总经理陈志成记忆犹新。2011年2月他到任时,合作区面临着长期雨季,基础设施建设几乎全面停滞。为了突破天气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他组织大家积极协调工程承建商、设计方和大园区,调整具体施工方案,坚持每天派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督促监理。经过各方努力,同年年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道路、给排水系统、行政办公楼等陆续按计划竣工,合作区具备了企业入园的条件。
在印尼,政府对外资投资的园区没有实行特别的优惠政策,而是采取市场主导的方式,合作区必须依靠自身努力,自主投资经营,确保园区“七通一平”,吸引企业入园,方能实现投资回报。同时,合作区正好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地区工业长廊上,周边都是基础配套成熟、产业初具规模、招商经验丰富的园区,竞争十分激烈。再加上合作区开发建设期间,恰逢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剧烈下挫,各国经济发展缓慢,投资者对投资异常谨慎,给合作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为了扬长避短,切实提高竞争力,尽快引进企业,合作区未雨绸缪,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有效措施:一是聘请新加坡裕廊国际集团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的要求,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二是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使领馆、展会、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建立健全机构和制度,不断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收的喜悦。2011年7月18日,合作区与阿拉达·歌莉娅·幕迪古娜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零的突破”,从此逐步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2013年以来,记者先后3次走进合作区,见证了合作区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大变化的发展历程。如今,合作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完善,厂房林立,产业集聚,园区管理服务和企业生产经营有序开展,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
截至2015年底,项目一期基本建成,引进了中国、日本、法国、新西兰、芬兰、印尼等国家的32家企业,已建成投产22家。其中,法国斯伦贝谢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新西兰恒天然乳业公司是全球乳业的佼佼者;中国西电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入园企业计划总投资4.85亿美元,涉及变压器、汽车装配、印刷制版、仓储物流、农机组装、棕榈油加工等产业。广西农垦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5亿美元,并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了获得土地开发的初步收益和标准厂房出租收益外,已为当地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入园企业缴纳各种税款3000多万美元。
来之不易,园区发展凝聚各方心血
上到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到农垦人自己“舍小家,顾大家”的默默付出,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凝聚了太多人的期待和心血。
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副主席张晓钦、陈刚分别到合作区考察。彭清华对合作区建设进展给予肯定,要求把合作区打造成为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广西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陈武要求加强合作区运营管理,尽快启动二期项目开发,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集聚更多企业,争取更大的开发效益;张晓钦对合作区的确认考核、招商引资、运营模式、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陈刚要求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工作,克服困难,发挥优势,将合作区打造成中国企业立足印尼的首选发展平台。
此外,国家商务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自治区有关厅局领导,自治区农垦局领导刘刚、杨海空(兼任合作区公司董事长)、金大刚、甘羽翔、罗永魁、黄永润等,都曾到合作区进行调研,指导园区建设工作。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就没有合作区的今天。
陶姿羽,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如今已经是合作区公司管理部副部长。8年了,作为一名“元老级”员工,她对合作区有着深厚的感情。正因如此,即使在合作区最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异国他乡奔波忙碌姻缘难觅、不少同事先后另谋高就的情况下,多年来始终和同事们居住在集体宿舍的她,依然选择了坚持和坚守。她始终相信,随着合作区逐步迈上规范发展的快车道,眼前的困难终将得到解决,个人的价值终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如果说陶姿羽尚属单身,暂时还没有来自小家庭的牵挂的话,那么今年37岁的合作区公司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姚荣贵,为了工作需要牺牲的东西则似乎要多一些。2011年,他根据工作调动,从良圻制糖公司来到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至今已有5年。由于爱人和孩子都在国内,一家三口长期处于“两国分居”的状态,承受着远隔重洋的相思之苦。然而,为了合作区的发展,也为了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他顶住种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来稀释对家人的思念。关于未来与梦想,他言简意赅:“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愿条件允许时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实干淳朴、重情重义的农垦人。
合作区的发展,离不开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新老员工,离不开这样一个肯吃苦、敢拼搏、能战斗的优秀团队。
展望未来,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
接力棒在传递,薪火永远燃烧。合作区公司现任总经理范志明对今后的发展成竹在胸。
他说,到海外建园区,就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搞投资,要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基础设施等因素进行深入调研,切实做好项目投资的前期准备工作;要选择当地富有影响力的企业作为利记sbobet官网的合作伙伴,以便在处理与当地政府、企业、农民的关系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主动融入当地社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加入当地中国商会,加强与当地华资企业的互动,以便掌握更多的商业信息,为园区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这是从合作区开发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正全面推进。印尼,是东盟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将进一步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发展,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合作区只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就可以闯出一片明媚的天地。
“通过国家确认考核,是对合作区前阶段开发建设工作的总结和肯定,也是抓好下一步开发建设工作的新起点;有利于我们从国家和自治区层面争取更大的支持,特别是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使合作区站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既是动力也有压力,我们将化压力为动力,积极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工作。”范志明说,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彭清华书记提出的工作要求,全力将合作区建设成为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广西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一是加快二期项目建设,提升合作区发展承载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合作区国际影响力;三是加强经营管理,确保投资取得预期效益;四是创新方式方法,加快桥梁、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国、印尼两国经贸文化交流。
范志明表示,人才、资金和管理是影响合作区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而人才又是重中之重。合作区将通过建立完善业绩考核考评体系,着力从农垦层面建立健全海外人才管理制度,用制度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同时,将以通过国家确认考核为契机,强化合作区在国内外的宣传推介工作,在合作区设立广西驻雅加达商务代表处,充分发挥平台和跳板功能,引导和协助国内企业特别是广西企业到印尼投资发展,促进广西与印尼的经贸往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由广西农垦集团打造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这艘海外“经济航母”,龙骨坚韧,装备精良,在蔚蓝的大海里承载着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