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辛勤耕耘“甜蜜事业”40余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着力增特色、强实力、创品牌、树标杆,日榨能力从建厂初期的500吨发展到如今的4500吨以上,年产机制糖约6.5万吨,产品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与多家知名品牌企业“联姻”,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求服务关系,在糖市持续波动、企业纷纷亏损的情况下保持着稳中有进的发展……
它,就是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良圻制糖公司。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它,共同感受它跳动的脉搏,领略它动人的风采。
核心基地大发展,甘蔗单产成标杆
得原料蔗者得天下。
走进良圻方圆数十公里的大地,只见蔗海苍茫,生机盎然。良圻制糖公司与政府、农场和蔗农紧密合作,用横县5%的蔗区面积种出总产量占全县40%的甘蔗。特别是近两个榨季,在全区原料蔗普遍减产的形势下,该公司始终保持总产量稳定,是横县3家制糖企业中与蔗区、乡镇、村委和蔗农关系最融洽,对蔗区生产服务水平最高、扶持力度最大,甘蔗款兑现最快的企业,实现了地方财政增收、企业盈利增强、蔗农生活提质的多赢局面。
为了突破蔗区面积小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颈瓶,该公司充分发挥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广西良圻农业科技园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农场为依托,以农村为腹地,多措并举创新农务管理,转变扶持方式,与乡镇、农场和蔗农一道,共同把原料蔗基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狠抓落实。发挥农场甘蔗种管的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采取科技兴农、科技种蔗举措,打造原料蔗核心基地。大力推行“五大三早一盖膜”甘蔗栽培管理技术,以“双高”基地建设为契机,争取地方政府支持,采取“农民土地流转,合作社承包,糖厂扶持”三位一体的模式,书写跨蔗区发展基地新篇章。引导和激励蔗农克服糖价下滑、蔗价偏低等不利因素,提振发展蔗糖业的信心。建立高产高糖高效的甘蔗种植模式,推广优质品种和实用技术,全面推进甘蔗基地规模化、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建设。
2014/2015年榨季,该公司“双高”糖料蔗核心基地亩产8吨左右,并以全蔗区甘蔗单产6.65吨的成绩排名全国第2名,是横县蔗区面积最小产蔗最多的制糖企业,被授予全国甘蔗糖厂“甘蔗单产标杆企业”称号。很多蔗农尝到了高产甜头,有条件的村屯都积极推进“双高”基地建设。心里乐开花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辛勤耕作了一年的蔗农。这种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彰显了该公司作为广西农垦糖业排头兵的实力,成为地方经济建设成果的典范。
精细管理显成效,综合绩效立标杆
“亏损时努力争取少亏一点,盈利时努力争取多赚一点”,这是良圻制糖公司挖潜盈利和提升运营效能的基本要求。
近两个榨季以来,受全区性甘蔗糖分和产糖率普遍下降,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砍收成本增加等困难影响,该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然而,该公司不松懈不气馁、不等待不观望,没有一味地寄希望于政府调控来扭转市场,而是正视它、分析它和利用好它,加强班组和管理人员团队建设,导入“6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现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1+1〉2”的团队精神,组织全体员工围绕“我为降本增效支一招”和“找缺陷”主题活动,不断优化生产和管理流程,突出抓好精细化管理、安全生产、成本管控、甘蔗生产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建设5个新常态,主动适应糖业发展新变化,安全运行效率、执行力和运营效能不断提高,连续两个榨季混合产糖率均排在南宁市14家制糖企业和广西农垦糖业集团10家制糖企业的前列。
在成本控制方面,良圻制糖公司是一家“很小气”的企业,“小气”到对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个螺帽的使用都进行严格控制。然而,它又很“大方”,敢于挖掘底蕴、整合创新,舍得斥巨资搞清洁生产,进行技术升级和厂容厂貌改造,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农垦企业。近年来,受生产原辅材料和劳力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为了确保在行业大面积亏损或微利时代依然保持盈利,该公司在成本管控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千方百计做好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产糖率、安全率和产品质量,严格抓好各种资源的投入和利用,对各部门各环节的物资领用、运输管理、水电消耗、员工管理和员工执行力可谓“斤斤计较”,一点点地抠下了“真金白银”。
“小气抠成本,抠出新标杆。”在2013/2014年榨季综合绩效考核中,该公司成为广西农垦糖业集团10家制糖企业中唯一获得绩效奖励的企业;2014/2015年榨季,当大部分企业还在亏损时,该公司盈利1000多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在全国糖业2014/2015年制糖期绩效同业对标活动中,该公司被授予全国甘蔗糖厂“综合绩效标杆企业”荣誉称号。
科研创新获突破,制糖行业树标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在糖业市场持续疲软的今天,客户对产品质量可谓万分挑剔,产品质量必须优于客户要求,才有可能成为合格或优秀的供应商。为此,良圻制糖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做好市场分析、找准目标定位、提高服务意识,与客户密切沟通,千方百计满足客户需求,确保长期合作共赢,得到了“箭牌”、“享氏”、“加多宝”、“统一”等品牌客户的高度认可。在该公司生产的白砂糖供少于求时,部分客户还希望能用比同行略高的价格来进行购买,以满足自身生产需求。
同时,该公司坚持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充分利用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广西糖业研发中心的科研平台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广西大学、厦门大学、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轻工协会等高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开展产学研交流与合作,推动高新技术转化,强化农业设施建设,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绿色、环保、高效、标准的发展目标,示范带动广西糖业二次创业,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存在问题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等进行改革。
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该公司围绕节能减排、自动控制、绿色制糖、产品质量、甘蔗新品种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等,与合作单位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和攻关,着力做好甘蔗及其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强化“涌泉”品牌,打造全区糖厂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管理典范,开展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研究,突破了一批制糖装备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节能清洁生产新技术。成功利用甘蔗渣提取木糖、木糖醇、l-阿拉伯糖等系列产品,同时建成了木糖、木糖醇联产l-阿拉伯糖项目小型中试生产线;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性、行业代表性的白砂糖全自动装包+机器人码垛集成生产线,吸引了不少同行前来参观学习,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突显;成功开发高活性葡聚糖酶、生物絮凝剂,并进行了生产线试用;取得了“一种用于甘蔗夹装机的甘蔗夹持机构”、“磷酸自动添加装置”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推广应用了“制糖生化助剂开发及应用”等多项科研成果;实施的“日榨5000吨项目”第一期技改项目,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效果,技改投入第一榨季即获得回报,走出了制糖企业“技改一年,指标徘徊三年”的怪圈;投资20多万元实施的“煮糖甲洗稀释自控系统研发”和“甘蔗装载机改造”等项目,仅一个榨季就为公司创收300多万元;编写的《甘蔗糖厂“6s”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已获得自治区农垦局立项,并于2015年12月通过第三方——广西质量管理研究院评审,是“6s”原理技术创新应用在制糖行业的重要成果;与良圻农场、良圻原猪场、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推进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制糖行业标杆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该公司2014/2015年榨季混合产糖率排在南宁市制糖企业第一名,2015/2016年榨季一级白砂糖产率100%,白砂糖一级a产率75.73%,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其他生产指标也名列南宁市和集团内部前茅。优异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青睐与信任,“涌泉”牌白砂糖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该公司也由“箭牌”、“加多宝”、“三九药业”、“统一”、“李锦记”等知名品牌企业的合格供应商晋级为优秀供应商,持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创新谱写甜蜜曲,激流勇进树标杆。如今,在良圻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为了实现更加美好的甜蜜梦想,良圻制糖公司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为全力打造广西农垦糖业这艘“航母”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