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从机耕队到玻璃厂,从生产日用玻璃到生产日用陶瓷,从自我经营到租赁经营,从二产转三产……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农垦玻璃厂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转型发展之路——实施“三产兴厂”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去年,该厂实现经营总收入约2.6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4.8%,同比增长20%。“‘腾笼换鸟’这条路走对了,‘退二进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农垦玻璃厂负责人向记者表达了经济转型的体会和心得。
转型谋出路
对拥有在职职工300多人、生产区面积仅60.4亩的农垦玻璃厂而言,在转型发展的舞台上,如何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是摆在干部职工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多年来,该厂在转型发展中“摸着石头过河”,却一直未找到正确的路子。从2003年至2011年,通过招商引资,该厂先后引进5家外来企业和个体经营业主前来投资租赁经营。这5家投资商分别是广西汇吉源输电铁塔有限公司、广西南宁联拓塑胶有限公司(编织袋企业)、南宁雪宝纸业公司、金色花有限责任公司和南宁市靓锦制衣有限公司。实行租赁经营模式,既让企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解决了职工的就业问题,但每年的经济总量一直在200万元上下徘徊,这与企业所设定的发展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该厂地处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人口集聚度最大的区域,商业氛围浓厚,企业占尽“地利”优势,而产出的效益却不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此,该厂领导班子集思广益,共谋发展新出路。
“厂房场地租赁,每平方米租金还不到3元;而一个占地两三平方米的市场摊位,每月租金收入可以拿到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这是多好的商机?多大的增量?多高的升级?我们没理由死抱租赁经营模式不放!”2013年,该厂抓住三塘镇日益兴旺的商机,以“建设农贸市场”为主线,通过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揭开了转型发展的大幕。
“三产兴厂”成为该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
做大做强农贸市场这块“蛋糕”
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其实质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对于农垦玻璃厂来说,如何进退无疑又是一个难题。
为了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必须提前终止厂房租赁合同,此举说易行难。在作出将厂区局部改扩建为农贸市场的决策时,该厂房的租赁经营权还属于南宁汇吉源输电铁塔公司,合同尚有两年零九个月方才到期。该公司的大型设备主要安装在此,有些新增加的设备刚安装调试不久,尚未投入生产发挥效益。为此,该厂领导与投资商进行谈判,巧打“感情牌”,最终使事件迎刃而解,顺利地提前终止租赁合同。
投资170多万元、用地面积3999平方米、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拥有320多个摊位和铺面的农贸市场一期工程,经过一个月加班加点的改造建设,于2013年8月26日实现竣工并投入营业。
农贸市场建设,让农垦玻璃厂找到了一把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篇章。该厂狠抓农贸市场及沿街铺面的经营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不断探索经营管理的长效机制,做大做强农贸市场这块“蛋糕”。
一是落实市场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市场管理制度,积极做好物业、卫生、治安、消防、证照办理、经营秩序等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创建整洁畅通有序市场,大力开展“五乱”整治,投资75.2万元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亮化,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市场形象,为320多名租赁户提供一个整洁畅通有序的经营环境。三是坚持齐抓共管,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规范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积极查处市场内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良好的经营秩序。
记者走进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只见人来人往,好一番热闹的景象。经过两年时间的试水探路,农贸市场为该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转型升级让企业尝到了甜头。“原农贸市场场地年租金收入仅17万元,建成农贸市场后,年租金收入高达320万元,这可是一块面积仅有6亩的土地产出的效益啊!”该厂负责人透露,目前,农贸市场带来的旺盛人气已将沿路铺面的月租金,从1600元/间涨至3000多元/间。
“三产兴厂”抢占发展高地
随着南宁市城市建设的扩展,三塘镇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按照南宁市的发展规划,城市向南的重点是五象新区,往北的重头戏就是三塘镇。根据规划,三塘镇将被打造成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现代生态田园都市,成为集旅游、娱乐、观光和游憩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处在三塘镇核心区的农垦玻璃厂,未来的发展让人期待。
“眼下,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政府又要把三塘镇打造成为三塘总部经济基地,叠加机遇带来的人口集聚和商业氛围,让我们从中嗅到了商机,未来几年要将沿九曲湾路厂房改扩建为农贸市场,走‘三产兴厂’之路。”该厂负责人说,粗放、低效的租赁经营模式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集约、高效的“三产兴厂”。下一步的工作要继续做好农贸市场及沿街铺面的经营管理,投资50多万元用于农贸市场的装修改造升级,重点工作是要加快推进厂区标准化厂房改造建设步伐,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据介绍,该厂即将引进资金5000多万元,对厂区局部旧厂房进行改造,建设占地44亩的标准化生产厂房,主要用于服装生产和环保纸杯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企业年营业额可达2.87亿元,企业年增加经济收入500万元,年生产总值增加1.3亿元,实现税利2500万元,可安置该厂300多名在职职工就业,凸显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抓住农垦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垦玻璃厂“三产兴厂”的崛起之路,将迎来经济升级的更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