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惠琼,汉族,女,196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广西农垦国有立新农场纪委副书记、女工主任,同时也是立新农场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行动实践着雷锋精神,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完善自己、弘扬新风,将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到人们心间,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因此,她被自治区农垦工委评为2013年度“十佳通讯员”;2012--2013连续二年被立新农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立新农场评为2013年星级文明户;从1994年-2014年连续被农垦工委评为优秀通讯员。其主要事迹如下: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一般地干并不难,但要干好不容易,尤其是成为行家里手更艰难,必须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
池惠琼同志身为纪委副书记、工会女工主任,工作面广、压力大、强度高,且又比较繁琐,为此,她几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总有干不完的事,工作比别人更多的付出、牺牲和奉献。她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不管怎样辛苦,在她手上的工作都从没耽误过。为了较好的应对临时任务,她经常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主动加班加点,从未抱怨过。为此,她把“雷锋精神”践行到工作中,围绕雷锋事迹和精神,扎实开展了“医疗保障”、“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结对帮扶”、“爱心救助”等一系列活动,构建了职工关怀体系的长效机制。
一是组织职工及家属参加“广西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参保率达80%。目前,农场已有6例患重大疾病的参保员工分别获得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给付金15000元,合计90000元。该场也由原来的67人参保到目前已累计发动职工群众345人次参加。互助活动的开展,不但让患重病的职工、民工以及家属从中受益匪浅,同时还弘扬了工人阶级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美德。
二是通过向贺州市总工会申报,解决帮扶资金困难问题,去年,我场获得贺州市总工会帮扶中心给予的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子女就学、技能培训等资金扶持合计87600元(其中:有11名大中学生获得贺州市总工会金秋助学金18500元;并为1名困难劳模、143名困难职工送去温暖,共发放慰问金69100元。
三是与场工会领导看望慰问因病住院职工41人、费用9084.40元。通过与当地政府民政部门争取,经审核,为生活水平在低保线以下的47户119人纳入低保范围,全年领取保障金额260330元。全场呈现出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履职尽责,乐于助人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履职尽责,乐于助人也正是池惠琼同志“学雷锋,做好事”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
农场职工49岁的周芝辉,去年3月,被桂林医学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这一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打乱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接踵而来的是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巨额的治疗费用,池惠琼获释后,与场领导一道多次上门慰问,嘘寒问暖,送上了困难慰问金,并热心帮他办理相关手续和理赔事项,让他及时获得了15000元的赔付,这对周芝辉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碳。
又如,尿毒症病患者池宏斌,今年16岁,就读于富川一中,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优秀学生。其父亲池昭敬、母亲周金莲均为立新农场一队职工。池宏斌2007年曾因患尿毒症、肾性贫血等疾病到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家庭多方筹措4万多元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几年来,一直依靠药物巩固治疗减轻病情。2014年2月,他由于病情不断恶化,入住桂林181医院住院治疗,等待手术换肾,急需30多万元进行肾移植手术。而其家庭在农场种植的果树由于去年遭受冰雹袭击,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更是雪上加霜,为给孩子治病,亲戚朋友的钱也借遍了,仍然无法凑齐挽救他生命的手术费用,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病魔无情人有情。池惠琼同志不但自己慷慨解囊捐款400元,还主动牵头向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发出了《献爱心捐款倡仪书》,得到了全场干部职工家属的积极响应,呈现了“一人有难众人帮”的感人情景。全场共为池宏斌募捐善款29124元。
立足岗位,践行雷锋精神
一直以来,池惠琼用一颗真挚的爱心奉献社会,尽自己所能关爱他人。她总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不论是节假日,不分周末或下班时;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抑或严寒酷暑,只要遇上职工家里有事,她总是放弃自己的时间,前往职工家中看望和解决相应问题。该场退休老职工岳宏财,因患老年痴呆症走失,当时,天气恶劣,狂风暴雨,但她不惧怕不退缩,与工会领导一起,冒着寒风大雨连续一个星期的外出寻找,到处张贴“寻人启事”,几乎跑遍了富川县的大街小巷和乡下的田园小道,令其家属感动不已;对职工以及民工家中发生纠纷的家庭逢喊必到,一方面进行耐心调解,化解矛盾,另一方面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使这些弱势群体在享受政府温暖的同时,也感受的来自社会的关爱。
离异47岁妇女欧玉莲,由于诸多原因致使头脑出现精神障碍,患间歇性精神病,在她的帮助下,农场安排欧莲花在加工厂一间房屋居住,并为其发放部分相应的生活费,逢年过节给她购买粮油、快速面、饼干等食物,还为她购置了棉被、被套、枕头等日常生活用品。但她却“不安分守纪”,四处游荡,餐风宿露,这严重威胁到她的人身安全。针对此情况,一方面,为其垫支3000元把欧莲花送到贺州市精神病医院治疗。另一方面,积极帮其解决相应难题。如,因办理城镇最低生活困难保障生活费和办理其他相关事宜都需要户口薄与身份证,而欧莲花属一无户口二无身份证,这是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为此,她与工会领导三番五次与相关部门联系,户口与身份证终于得以妥善解决。如今,通过住院治疗,欧莲花不但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日常家务,还可以帮家人做一些地里农活呢。
诸如此类的事迹不胜枚举,为此,她被人们誉为“活雷锋”。结对帮扶对象谢芬,丈夫患病不幸病故,生活极其困难,她尽力相助为其垫支2万多元的化肥农资投入柑橘果树生产;职工家属邓保秀,是一个遭遇了人生坎坷的苦难女人,丈夫病故,造成家境贫寒,也是她予以热心相助,借款15000元让其以解燃眉之急;老职工康未莲,退休后一直在桂林居住,由于年老体弱,路途遥远,凡事都找她帮助并办理相关事宜,她也从不推辞,尽心尽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居民欧莲花,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精神失常,也是她时常给予其照顾与关心,逢年过节给她送上生活和日常用品,并给予相应的资金相助;职工家属陈玉芳因患鼻咽癌造成生活困难时,她及时向民政局为其申报了低保困难救助,并热心解囊相助;身患残疾的池进,是我场一九工区职工子弟,严重智碍残疾(三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在她的帮助下,池进领到了城镇居民低保,逢年过节农场还把他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甚至,为一些困难职工及家属人员办理新农合的费用都是由她自行出资帮助缴纳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池惠琼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各级领导的信任和职工群众的爱戴,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向人们诠释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真谛,以实际行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展示了当代农垦人爱岗敬业传承雷锋精神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