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桂北农场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农垦工作会议关于“两个率先”的要求,大力开展农业改革工作,以柑桔产业为基础,按照“优品种、调结构,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多措并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巩固农场柑桔产业“二次创业”成果。
一是优品种调结构。近年来,该场部分柑桔果树出现品种老化、树势差等现象,造成柑桔产量低、产值小,柑桔品种优化工作迫在眉睫。对此,该场领导班子决定对低产园柑桔进行品种改造,改造对象以安化红、马水桔、中迟熟柑、茶叶及梨子岗位为主,要求管理干部在品种改造过程中要正确引导职工,合理种植市场前景广阔、效益高的砂糖桔、棉桔、茂谷柑、沃柑等品种,并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高职工柑桔品种改造积极性,优化柑桔产业结构,提高柑桔产量,增加职工效益。
二是送科技下基层。该场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柑桔品种改造,将之作为农业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将科技“请”进场,邀请桂林市农业局技术人员深入柑桔岗位指导柑桔种植,并开展关于农资选购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将科技送到每家每户。该场生产部门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职工修剪、施肥等工作,督促职工加大投入,确保柑桔果树茁壮生长。
三是搞竞赛促提高。大力开展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的柑桔生产劳动竞赛,每年进行春、夏、秋三次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各岗位柑桔黄龙病树的清除及柑桔树势、施大肥等作业情况,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对获评一类岗位的职工给予物质奖励并享受农场有关优惠政策,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农垦工作会议“引人入垦”的精神,不断完善“连续三年被评为一类岗的柑桔岗位转为合同制职工”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四是一对一搞帮扶。针对柑桔落后岗位,该场积极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帮扶活动,不断加大帮扶力度,拓宽帮扶面,从原有的几个帮扶对象到现在的十几个,从原来几个人参与帮扶到现在全场管理人员参与。为全面推进活动的开展,该场领导班子以身作则,深入基层检查柑桔种植情况,听民声、察民意,通过政策、思想、资金、技术、物资、信息等方面的援助,解决贫困职工和柑桔落后岗位生产、生活难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场柑桔生产。
五是建体系保质量。食品安全大过天,该场严格按照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标准化农业,科学规范农资管理使用,与5家农资店签订协议,实行农业投入品定点供应,杜绝了乱用有害农资现象。同时,多层次开展农业职工科技培训,实现农场柑桔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并于2013年获得“自治区无公害柑桔产地”称号。
(梁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