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甘蔗砍运正常吗?家中住房条件改善了没有……”新年伊始,新兴农场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到一线了解情况的次数明显增多,以实际行动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提出的措施,标志着该场新一轮“转作风见行动”活动的开始。
在2014年民主生活会召开前开展的意见征求活动中,该场职工群众提出希望领导能多下基层,多帮解决实际问题,多谋惠民生的新举措。对此,该场领导班子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了自我批评,一致认为到基层的时间偏少,直接和一线职工群众交流不多,对他们所思所想了解不透。在整改措施中,该场明确提出今年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一线、投入田间地头,真正做到接地气、听民声,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所想所需,结合农场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做到在转作风上见行动,在惠民生上下功夫。
转变作风见行动
该场领导班子认为,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一个企业的发展,成在作风,败在作风,而一个干部的形象,优在作风,劣在作风。为此,该场把2015年作为务实转作风、执行见行动的重要之年,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农场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首先是全力以赴推进场部拆迁工作,确保300套危房改造任务顺利完成。尽管近年来该场已完成2650多套危房改造任务,使大部分职工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但要完成区局2014年新下达的300套危房改造任务,关键是拆迁,它直接影响到危房改造工作的推进。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场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成立了以场领导为组长的拆迁工作领导小组,主动深入拆迁户家中做思想工作,耐心解释国家的拆迁政策和农场的管理规定,以及农场开展危房改造工作的性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下一步的依法拆迁做好准备。
“民工砍蔗质量合格吗?票证够不够?滤泥要得到吗……”一系列事关榨季生产的细节,成了该场领导询问田间地头职工群众最多的问题。在该场新安分场茶山队,职工群众们七嘴八舌地反映起情况来:“目前我们队好多人都盖起了新楼房,队部道路也硬化了,农场还帮建了新水塔,生活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就是砍蔗的票证不够,民工多票证少,希望农场和糖厂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多加点票?”“针对大家反映的这些问题,我们会让生产部门和糖厂农务部沟通,尽量多增加票证,确保甘蔗顺利进厂和榨季平衡收榨。”听了农场领导的回答,职工群众们满意地笑了。在方塘分场新村队,职工群众们希望能多调配一些加价品种,因为现在蔗价偏低,他们都很想通过加大翻蔸面积,更新甘蔗品种,以增加收入。听了大家的话,该场领导当场表态说:“这个不成问题,农场内部各分场可进行调配蔗种,如果分场解决不了可由生产部来调节。”看似简单的对话,却有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消除了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疑虑。同时,农场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也为谋划发展新思路、解决民生新课题提供了决策参考。
惠民利民重实效
“希望农场能多举办些文化体育活动,让大家有个休闲娱乐的舞台,让我们老有所乐!”这是职工群众们提出的意见之一。对此,该场在硬件设施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为 10多个生产队配备了电视、音响等设备,配套修建了休闲广场,为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场地。都乐分场都乐队的老职工说,现在有运动场、有音响、有健身队,他们晚上吃完饭没事可以跳舞、跑步、打球了,不像以前只能几个人凑在一起打麻将,要不就各自呆在家里看电视。同时,危房改造也让他们住上了新楼房,也算是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愿望了。希望农场能组织开展一次广场舞联欢会或比赛,让大家有一次展现身手的机会。听了大家的话,该场工会领导说:“这个建议可以考虑,但榨季期间大家都比较忙,要等榨季收榨后才行。”看到所提的意见被采纳了,大家都笑着连声说:“好!好!好!”
在“围绕民生抓发展、抓好发展促民生、民生改善创和谐”理念的指引下,该场把事关民生的每一件小事做实、做细,尽最大努力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2014年,该场组织职工家属、辖区居民购买“新农合”保险3827份;为407人办理了互助保险手续;为100多位80周岁以上老人办理生活补贴;为53户困难职工群众办理低保救助;为1429名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计生服务,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约2.06万元。及时对生病职工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8000多元。多重保障体制有效缓解了辖区居民看病贵的压力,而多元化的关怀体制则为辖区内的弱势群体送去了温暖,营造了和谐的大环境。该场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并荣获“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谋划好全年工作的基础上,该场领导在近期召开的全场管理人员会议上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关系民心背向和党的生死存亡,而党的作风最终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作风上。希望大家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投入到维护职工群众利益和解决实际问题上,通过转作风促发展、惠民生。这是一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的行动,必须以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李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