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七月,明阳生化集团可谓喜事连连。7月24日,在自治区工信委、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举行的“2014年广西企业家活动日”上,表彰了2013年度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特别贡献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荣获“广西优秀企业”、集团董事长潘瑞坚荣获“优秀企业家”称号;7月25日,在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度企业表彰大会上,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被授予南宁经开区2013年度强优工业企业奖和纳税贡献奖。
荣誉的背后,是明阳生化集团“创新、精细、实干”精神的体现。2013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集团及时转变经营策略,创新经营体制,加强内部管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有力扭转不利的经营局面,逆势而上开新篇。
管理—购销—贸易—科研 着眼创新成效显
——管理创新: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公司重新调整、完善了组织架构,将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从职能上划分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板块”与负责生产经营“营运板块”,两大板块各司其职,相互推进。同时重新明确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职责与权限范围,集团公司主抓利润指标,经营权下放子公司,逐步改变部分子公司“等、靠、要”的不良经营习惯。同时,试行将集团公司高管直接“下放”基层,对子公司实行既分管又兼任,变兼管为主管,减少多层管理环节,改变过去集团高管对子公司“兼管不兼任”方式,并将高管薪酬收入与所分管的板块绩效及集团公司“双文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挂钩,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此外,细化分解全年经营目标,通过量化、细化考核办法对公司全员实施考核,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管理格局。2013年公司还有幸成为了南宁市工信委牵头主办的“2013年南宁市企业管理升级活动”的诊断对象,由国内知名企业管理专家团队对公司开展为期四个阶段的企业管理诊断式服务,经过100天的企业管理升级活动,公司有力扭转了不利的经营局面,有效促进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
——生薯采购方式创新:为减少往年在生薯采购上“重数量轻质量”的弊端,公司实施了“以质定价”新办法,以鲜木薯含粉量的高低为定价唯一标准,同时推行“质量前移”新举措,采取以租赁、代理、代收等方式,落实鲜木薯地磅收购网点,并在收购第一现场直接对原料质量进行把关。收购方式的创新使公司2013/2014年榨季生薯收购质量迈上新台阶:鲜木薯含粉量不断提高,总体比上榨季提高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以质论价”渐入人心并深得同行赞同,为今后带动和指导广西区内薯农种植高含粉量、高品质木薯品种,进一步推动广西木薯淀粉行业朝成本化、质量化方面迈步奠定基础。
——销售模式创新:公司将原市场营销中心并入收购后的广西华明淀粉科技有限公司,以华明公司作为明阳生化集团的营销公司,实行独立销售、独立核算经营。在销售方式上通过压缩货期、组合打包合作等多种形式,有效保稳造纸类变性淀粉市场,并充分利用代理商的市场与人脉关系,使产品市场得以不断拓宽,同时以“产品销售率、货款回笼率、老客户丢失率、新客户开发率”为考核指标,加强对业务员的考核,加速提升销售管理水平和业绩。2013年代理商共销售淀粉31493吨,占销售公司总发货量的30.01%,货款回笼13476万元,占货款回笼的29.84%。
——贸易创新:成立外贸部对集团公司及所属的各大子公司所有的进出口业务和贸易活动进行综合监督和总体协调管理,进一步增强公司整体贸易经营工作力度和能力。另一方面借助越南归仁项目建设平台,推动生产机械设备出口贸易,实现外贸进出口业务及贸易额的亿元突破。2013年累计出口各类淀粉总量28100.7吨,累计进口淀粉64691.43吨,累计进口木薯干片39056.116吨,累计进口木浆28266.684吨。此外,公司还加大大宗淀粉采购贸易和拓展海外贴牌代加工贸易力度,成功与泰国政府签订了10万吨木薯原淀粉大宗采购贸易合同,在越南、柬埔寨洽谈委托当地4家木薯淀粉加工厂贴牌生产,为今后海外大规模贴牌生产打下基础。
——科研创新:公司通过与广西大学组建“天然高分子产物的改性及深度加工”科研团队;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明阳生化厂中校”、“燃料乙醇基地”、“明阳生化订单班”、“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等科研基地,逐步建成一支科研能力强、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并在此队伍的带领下,取得科研及产研成果化的不俗成果:完成了“高致密性生物质燃料中试基地和木薯酒精混合发酵研发实验室”等中心建设总体任务,并通过区科技厅专家综合评议;“千亿元产业广西生物能源研发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区工信委组织专家验收;完成了老行业产品更新换代6项,推进新领域产品开发3项;申报科技项目18项,获批科技项目 9项,获得科研经费支持545万元;完成项目鉴定、验收 12项;申报发明专利 2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现新产品销售15862吨。
成本— 安全— 环保 多管齐下运转畅
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成本管理更是不容松懈,必须作为企业一项长期战略坚持抓、反复抓,把成本控制在最佳状态,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此,公司从生产、采购、运输等方面狠下功夫,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在生产上,通过生产技改减少降低能耗,通过小包装套袋、大包装二次利用、冷却水回用、废旧器材维修回用等办法实行资源性回收,通过实行批产品生产消耗考核,让所有生产员工全部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当中,有效将淀粉吨产品综合生产成本控制在545.18元/吨,与上年639.09元每吨相比,降低了93.91元/吨。酒精吨产品综合生产成本665.18元/吨,与上年908.85元/吨相比,降低了243.17元/吨;在采购上,实施物资采购审价制度,实行比价采购、择优选购,对大宗物资采购、库存储备和生产投入方面实行重点控制;在运输上,调整运输模式,采取公铁联运、公水联运、回头车等形式,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此外,公司还进一步优化了工作岗位及作业流程,全年共精减优化岗位206个。通过以上措施,2013年累计节约成本共节约成本4802.2万元,其中原料采购成本节约1765.6万元,生产成本节约2241.1万元,物流成本节约576.1万元,人力成本节约615.1万元。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公司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环节来抓,强调安全环保无小事,强调安全环保事故一票否决制度。2013年以来组织岗位员工开展了1000多人次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召开多次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安全专干会议,每月、每季度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526项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整改;制订和完善环保管理制度,积极抓好环保监督检查工作,并加强对公司环保设施的运行检查,做好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废水、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控站房的规范化进行整改,以确保公司废水、废气的安全排放。2013年公司实现了无重特大安全环保事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零死亡的目标。
项目—企风—民生 齐抓共管面貌新
——抓项目:2013年以来,公司国内、国外在建、在推项目得到长足发展。其中,国内项目的“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综合楼项目”已完成投资326.5万元;“利用木薯酒糟渣年产10万吨科赛包装材料项目”完成投资210.14万元;“热电联产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9.56万元;“生物高致密性颗粒燃料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万元;“年产1.5万吨纤维素乙醇项目”完成投资2720万元;“木薯酒精混合发酵50l/日无水乙醇中试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职工住房项目”完成投资10100.15万元。国外项目的越南归仁项目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项目一期1.5万吨阳离子微波生产线累计完成木薯变性淀粉自主生产728.87吨;项目二期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400万美元,完成了二期合同金额2118万美元的66%,完成项目二期工程总量的80%;截止到2013年底,越南归仁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9163.6万元人民币,其中2013年累计完成投资额7374万元人民币。
——抓企风:根据自治区党委和农垦工委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始终,把实践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突出整治“四风”,率先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深入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累计收集到党员干部职工意见和建议63条;召开公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联系各自思想和工作、生活作风,结合党员干部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基层设置意见箱,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的献言献策。
——抓民生:一是提速职工住房项目建设。截止2013年12月底,10栋职工住宅楼当中,已相继完成职工住宅楼层封顶建设3栋,其他住宅楼也在紧张施工当中,全年累计完成职工住宅楼投资额7246.62万元;二是积极为职工参保投保,2013年1475名职工参保新农合投入88500元,1431名职工群众参保南宁市总工会互助保障计划投入104980元,为公司正式员工缴纳“四险一金”2500万元;三是慰问送温暖,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走访和慰问公司离退休干部、特困职工、伤病住院职工,送去慰问金29450元,送去慰问品折合人民币69500元;四是关心职工身心健康,组织公司管理人员、女工及双职工进行不同种类的年度体检;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职工文体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外出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公司员工自创自演 “美丽生化国庆晚会”,展现了企业的新风貌,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