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4万吨。
随着4月8日最后一批原料蔗进厂完毕,良圻农场2013/2014年榨季原料蔗进厂记录定格在这个数字上,比上榨季增长4.39 %,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自2009年以来连续五年产量稳中有升。良圻人“深挖潜、促增产”的决心再次续写了甘蔗生产发展的新篇章。
夯实“第一车间”,狠抓管理不放松
甘蔗基地,是糖业生产的第一车间,亦是蔗糖产业链最重要的“第一链条”。过去一年,良圻农场以“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甘蔗生产”为工作重点,在基地甘蔗种植面积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加大甘蔗生产种管力度,在单产上做文章,从管理抓效益,“深耕、宽行、喷废水液、地膜覆盖”等科学方法,让基地甘蔗总产实现了稳中有升。
——“早”字当头基础牢。一走进良圻农场十分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长势喜人、生机勃勃的甘蔗地,绿油油的蔗叶在阳光下泛着光,蔗根蔗杆都比别的地里长得粗、长得壮,分场的种蔗能手们高兴地说:“管理甘蔗没什么奥妙,就是种得早,管得早。”相对于晚种的甘蔗,早种可以更充足地延长生长期。提早种蔗,同一时间砍蔗,以每根甘蔗增长2—3节蔗计算,一根甘蔗就能增长1斤左右,亩产就可增产0.5—1吨。如果在2万亩的土地上平均每亩增产1吨,每年即可增产2万吨。早种早管的成效在甘蔗产量上就很好地体现出来。为加快甘蔗春耕生产,良圻农场强化甘蔗快收、精种、早种、早管,把该项措施作为提高甘蔗单产的重要手段来抓紧抓牢,形成了砍蔗后立即种植管理的良好风气。2月10日前已完成种植任务的80%,3月20日前100%完成种植任务,全场完成新植蔗种植15000亩,其中盖膜面积达10180亩。
——“3311”出妙招。良圻农场宿根蔗管理妙招在于 “三早三深一盖一补”,就是早破垄深破垄,早松蔸深松蔸,早施肥深施肥,盖膜补苗。生产实践证明:宿根蔗松蔸比不松蔸好,深松蔸又比浅松蔸好,盖膜早管理更重要。为了更深入地推广这套技术,良圻农场广泛动员承包户抓紧在砍蔗后10天内破垄,做到砍后立即进行破垄、补苗、施肥,大力推行机械化宿根管理新模式,共完成宿根一体化盖膜1396亩。经过试验对比发现,宿根蔗盖膜的单产能在原基础上提升0.5吨以上。
——科学施肥促增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地力,良圻农场科学施肥同样留有两手法宝。一是统一下达最低施肥量要求。要求从第一块地种植开始就重抓肥料投入,督促承包岗下足肥、下够肥,每个承包户交纳500元的肥料投入保证金,实行每周五报告和用肥量公示制度,每周在分场内公示各承包岗的肥料领用情况,准确掌握承包户肥料投入动态;二是充分利用良圻原种猪场丰富的猪粪水资源进行补水施肥。由于土地长期种蔗缺乏合理轮作,单一的施肥不能很好地解决甘蔗生长中缺少有机肥的补充需要,而利用猪粪水喷灌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据统计,利用猪粪水喷灌,每亩甘蔗单产能增加1吨左右,每亩增收260元,2000亩可增收50多万元,为提高甘蔗产量、增加职工收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良圻农场积极与良圻原种猪场联系,同时争取上级拨款和自筹资金建设喷灌站,利用猪场的猪粪水进行甘蔗灌溉,将管道把猪粪水引到附近的各块甘蔗地,解决猪粪水排放问题,同时为甘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份。截止目前,全场喷灌覆盖面积已达11000亩,其中利用猪粪水灌溉面积达5000亩。
——统防统治出成效。甘蔗螟虫也称甘蔗钻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甘蔗生长的主要害虫。5~8月是甘蔗螟虫危害甘蔗的高峰期,尤其是甘蔗二代螟虫对甘蔗危害最大,钻食甘蔗幼苗,使蔗苗心叶枯黄死去,影响蔗苗生长和分粟,缺窝多,减少基本苗。近年来,良圻农场在利用“康宽”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生产技术部门继续做好螟虫高发期预报预测,统一发布统防统治要求,组织全场承包户于4月上旬及6月上旬进行2次统防统治,螟虫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良种良法重推广。一直以来,良圻农场把推广良种良法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出重头戏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快了甘蔗品种更新换代工作,对种植多年、品种退化、含糖量低的常规品种逐步淘汰,不断引进种植高产高糖的新良种,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甘蔗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选择高产、高糖、抗逆强、宿根好、中大茎,并适应农场场环境条件栽培的优良品种,机械化深耕深松,精细整地,优化种植结构,做优甘蔗产业,确保蔗农收入稳中有增。
——中后期管理不放松。去年11月,良圻农场遭受强台风“海燕”的正面袭击,全场甘蔗不同程度遭受倒伏,该场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抗灾救援工作,通过对受损严重的地块及时组织人力砍收,疏通排水、排涝,有效排除险情,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也为甘蔗的稳产高产夯实最后的基石。
场厂齐心协力,做好服务促生产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承包户的种蔗积极性,将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良圻农场通过多项扶持政策补贴,实行场厂强强联手,全方位关注农业生产,完善扶持补贴机制,减轻农业生产负担让广大承包户轻松上阵,种蔗积极性不断提高。
——鼓励碎叶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肥力,每亩补贴20元。
——鼓励承包户积极抗旱种管。对拉水抗旱种植盖膜的每亩补贴50元,利用抽水机抗旱种植的每亩补贴30元,同时鼓励靠近猪粪水源的蔗地进行灌溉喷淋。
——补助螟虫统防统治。农场统一采购“康宽”农药,每亩补贴15元。
——鼓励新植蔗、宿根蔗地膜覆盖。为做好保水保温工作,提高甘蔗发芽率,新植蔗盖膜每亩补贴20元,宿根蔗盖膜每亩补贴50元。据不完全统计,该场全年用于甘蔗生产的补贴达117.5万元。
与此同时,农场以加强服务为抓手,进一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承包户安心生产撑起保护伞。
——宣传和农技培训指导到位。生产技术部门及农业分场管理人员及时将农场下达的高产技术措施宣传到广大承包户当中,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最低施肥量、良种良法要求等,开展农机、种管技术等各类培训2500人/次,逐步提高承包户的种管能力及思想观念,从传统化、经验化向科学化、规范化转变。
——督查指导和落实责任到位。榨季期间,场部机关中层副职以上管理人员成立生产督查组,每周六、日不休息,召开工作协调会,分析解决砍运种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点分片深入12个农业分场进行督查指导,协助分场解决砍运种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经过全场上下的共同努力,保障了春节期间、多雨季节、砍运后期等各个重要节点砍运工作的秩序,为制糖公司正常生产做好坚强后盾,做到砍运种管全面推进。
完善配套设施,升级产业新格局
为促进广大承包户搞好甘蔗生产,提高甘蔗单产,良圻农场在重点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田间水利、道路、土地整治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产业格局进一步升级。
一是利用土地整治项目,在四、九分场开展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在原有的田间设施基础上完善田间道路及灌溉设施,建设标准化农田。
二是利用项目资金及自筹资金约600多万元完成四、九分场等田间道路硬化31.79公里,解决分场职工榨季甘蔗运输难的问题,水泥硬化道路代替原本坑坑洼洼的泥路,缓解了雨天甘蔗难进厂的尴尬局面。
三是抓好示范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建立千亩高产示范田,采用全程机械化操作及良种良法试验,树立样板作用,辐射和引导广大承包户科学种蔗,对推动甘蔗生产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田间设施整改完善,基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加强,田间设施逐步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进一步提升。
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经过逐年对农机机械化的大力推广,该场已拥有大马力机耕车13台,甘蔗装载机38台。由于采取机械装载甘蔗,极大地提高了装载速度,减轻农工劳动强度,实现连续6个春节糖厂车间不断槽,今年春节期间更是满负荷生产,整个榨季因雨天造成断槽的天数比上年大大减少。
乘势而上,坚定信心创佳绩
27万吨。
这是良圻农场2014/2015年榨季的目标任务。有限的甘蔗种植面积,甘蔗总产目标任务却不断在加大,有把握吗?能否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再向前迈进一步?
“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有信心。地少了,就在管理上下功夫,向管理要产量,向单产要效益。”
良圻农场领导班子的决心写在脸上,更落实在行动中。
年初,良圻农场便下达了各项高产技术措施实施方案,并结合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下达的2万亩高产高糖优质糖料蔗建设基地项目的实施,做好规划建设,落实项目实施内容,按照建设基地基本实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目标,力争糖料蔗平均亩产达到8吨、蔗糖分达到14%以上的基本要求,做细做好“一优双高”基地建设项目工作,为今年再创甘蔗生产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