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砺,十年发展。
作为广西一个集种猪、商品猪自繁、自育、自养及饲料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的现代化畜牧企业,从2003年创建之初的生猪出栏21.5万头、利润367万元,到2013年的生猪出栏50.2万头、盈利8000多万元,十年砥砺奋进,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依靠创新科技、科学管理、集约饲养,实现了质的飞跃,引领了广西乃至全国养猪业发展的方向。
永新畜牧这张“王牌”,誉播八桂,名扬区外。
创业之路:从“一张白纸”到“第一桶金”
1997年4月3日,全区农垦工作会议提出:垦区制糖业、淀粉加工业和剑麻产品制造业、畜牧水产养殖业等已具有一定产业基础,要通过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效益好、牵动力强、有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化经营,塑造农垦企业新形象。同年,《广西农垦永新种猪改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章程》得以通过,组建为广西农垦永新种猪改良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属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子公司。
2002年2月5日,全区农垦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垦区年出栏瘦肉型猪30万头的规模优势,以永新种猪公司为核心,将西江、柳兴、金光等农场的畜牧公司进行重组整合,组建广西农垦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思路。
2003年,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广西农垦畜牧业发展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以永新畜牧公司为母公司,整合金光、西江、新兴畜牧有限公司资源组建成的永新畜牧集团,成为广西畜牧业规模最大实力较强的养猪企业。当年即实现生猪出栏21.5万头、生产饲料5.3万吨、奶制品1100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利润367.57万元,一举扭转了农垦畜牧业多年亏损的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第一桶金”落袋为安,再加上“掘金”过程中积累下的丰富经验,畜牧集团的发展之路由此步入正轨。
科技创新:为企业腾飞插上“翅膀”
提到永新畜牧就不得不提到良圻原种猪场。农业部gap试点单位、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部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单位、国家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综合试验站……诸多的头衔充分体现出永新畜牧集团良圻原种猪场在现代化养殖方面所扮演的领军角色。
作为永新畜牧集团旗下最重要的一员“大将”, 良圻原种猪场名符其实的应用养猪新工艺进行全副武装,猪舍采用大跨度、水泡粪、全自动喂料、全自动通风换气、水帘降温工艺设计,比传统猪舍能节约土地三分之一,节约劳动力三分之二,节约用水三分之二,减少排污量三分之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水平及种猪健康水平,成效显著。在国内率先应用高效空气过滤种公猪站,有效阻止猪瘟、猪伪狂犬、蓝耳病等烈性传染病的传播,确保猪群健康,实现节约、高效、环保型养猪,引领国内养猪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集团始终把建立高标准无规定疫病健康种猪场作为奋斗目标,猪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等疫病控制与净化工作成效显著,部分清群、母猪测背膘定喂量、妊娠母猪b超检测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集团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实行的多点式全进全出分阶段隔离饲养、全程数字化管理、仔猪超早期隔离断奶、主要疾病清除、选种选育、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等核心技术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锻造出骄人的成绩,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3年,永新畜牧集团被评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和创建单位称号;2005年被列入广西“十一五”十大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 2007年荣获全国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3a级企业和农业良好行为规范企业(gap);2008年被评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永新综合试验站;2010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第一届全国养猪行业百强优秀企业;2011年荣获广西唯一一家“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广西农业生猪良种培育中心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2013年,“瘦肉型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农业部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一等奖,永新畜牧集团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广西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发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
品质为王:成就“永新源”金字招牌
2004年,“永新源”品牌注册问世,成为永新畜牧集团品质和形象的“名片”。
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良圻原种猪场率先承担了农业部、农垦局下达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以“永新源”品牌生猪为建设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生猪产品质量追溯工作,成为了广西第一家畜产品实现质量可追溯的单位,实现了生猪从猪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以优质安全健康的猪肉赢得消费者的青睐。2010年1月15日,永新畜牧集团良圻原种猪场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专家组的验收,成为国内养猪行业中首家推行生猪产品质量追溯项目的企业。
由于对生产全程严格控制,过程指标和最终产品达到标准要求,“永新源”牌猪肉很快成为优质、安全的代名词。2008年,良圻原种猪场生产的三元杂商品猪由于瘦肉率高、肉质好、损耗少、食品安全有严格控制程序,成功获得香港市场准入资格,其生产的三元杂商品肉猪全部直销香港,并在香港叫响“永新源”猪肉品牌,销售价格比普通肉猪高出1元/公斤。二元杂商品猪通过海丰公司分割进入香港百佳超市。几年来累计出栏供港活猪13.9万头,1.529万吨,出口货值2.13亿元。其中2013年供港活猪达3.376万头,3393吨,出口货值5494万元,供港活猪占广西供港活猪的90%以上。
市场历练是“永新源”金字招牌含金量不断提升的奥秘所在。“永新源”生猪成为广西首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生猪产品认证的产品, 2005年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2006年评为中国品牌猪,2010年“永新源”无公害猪肉品牌荣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60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公司“永新源”品牌生猪在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产品安全性、品牌知名度、实现产值、利税等指标已连续10年稳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如今,在广西农垦“永新源”任何一家无公害猪肉专卖店,只要你拿起一块猪肉,把上面“信息追溯码”对准查询显示屏,就会了解到该猪肉的产地、品种及出生、出栏、免疫情况,甚至可以了解到养殖阶段负责人、屠宰时间、地点、检疫合格证号、运输车辆消毒证号、产品的检验机构等全面信息。这样“出身清白”的猪肉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辐射效应:一业兴带动百家旺
多年来,永新畜牧集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显现,一业兴带百家旺的龙头作用日见强大。
“公司+合同育肥”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了万千农户养猪致富,为创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重要作用。“公司+合同育肥”模式充分利用农村土地与劳动力,解决农户资金紧缺、无饲养管理技术及市场风险问题。该模式下每户饲养2000头以上育肥猪,由公司免费提供猪苗、饲料及兽药疫苗,大力减轻了农户的负担和养猪的后顾之忧,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降低农户风险,养殖期间公司对农户实行“五统一”管理,(由公司为农户统一规划选址、统一设计建设猪舍、统一提供猪苗、饲料、兽药,统一饲养管理技术方案、统一销售生猪)。饲养规模达2000头存栏的,公司委派一名专职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免费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填补农户技术方面的短缺。同时猪粪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每吨可以卖到120元,饲养2000头商品猪的农户每年猪粪纯收入就可达4万元以上。项目实施以来,大户养猪每年最低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多的达30万元,实现农户、企业双赢。截至目前“公司+合同育肥”存栏生猪42000头,年出栏93000头,每年大户增收800万元以上。集团计划“十二五”末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新增大户300户,力争完成400户;到“十三五”末新增大户800户,力争完成1000户。
“畜牧集团+农场+基地”发展模式带动了农场的发展,改变了农场产业单一的局面,增加了农场职工的收入。2012年上半年,畜牧集团与火光农场合作的富康公司挂牌成立,这是加快畜牧集团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通过“畜牧集团+农场+基地”共赢的模式,发展农场养殖基地,依靠农场的土地资源和农场的组织优势,按照畜牧集团控股、农场和农场职工参股的股份公司模式,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畜牧集团+农场+基地”共赢的模式目前己在沙塘农场、马坡农场、源头农场、火光农场等管区单位得到充分体现,发挥出良好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农场发展,目前集团还在加快推进荣光农场、黔江农场的合作。
发展提速:实现持续的盈利性增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启之年,永新畜牧集团当年生猪出栏33.25万头,种猪出栏2.66万头,实现利润7180万元;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年生猪出栏39.1万头,种猪出栏3.1万头,实现利润7700万元;2013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当年生猪出栏50.2万头,种猪出栏4.005万头,盈利突破8000万元……持续的盈利性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养猪生产新局面,实现了广西农垦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雄关漫道,只争朝夕。
“2014年,目标是实现国有控股部份年出栏生猪62万头,种猪4.3万头,完成利润8000万元。到‘十二五’期末,年出栏生猪将达到100万头以上,年销售优质种猪5万头,所有猪场全部要实现良种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到“十三五”期末,发展到年出栏生猪200万头,年销售优质种猪10万头,同时建设配套屠宰加工生产线和专卖店网络,走全产业链发展道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为广西农垦实现‘两个率先’添砖加瓦。到那时,一个身强力壮、实力雄厚的畜牧集团将展现在世人眼前。”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董事长赵卫邦向记者描绘着一幅美好的蓝图。
与时俱进的永新畜牧集团,满怀信心立足新的起点,朝向新的高度,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正卯足马力,扬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