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嬗变看发展-利记sbobet官网

 
利记sbobet官网-利记sbobet体育投注 桂垦概况 桂垦要闻 改革创新 人事信息 园区建设 桂垦科技 美丽农垦 公告公示 规划建设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利记sbobet官网-利记sbobet体育投注桂垦要闻桂垦要闻 背景:
十年嬗变看发展
——广西农垦财务资本改革透视
【来源:广西农垦报】    【作者:黄群】    【日期:2013-12-31】    【阅读:】
 

    核心阅读:2000年初,广西农垦企业亏损面达84%,资产负债率高达93%,不良负债近10亿元,gdp年均增长大大低于全国农垦和全区平均发展速度;2012年,农垦实现经营总收入915.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34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6.6亿元,上缴税金10.5亿元。广西农垦集团主体信用评级达到aa级,集团直接融资在整个融资结构的占比达到43%以上,逐步实现由单一产业资本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转变。
    资本的十年嬗变,是广西农垦资本从负债累累到价值创造的完美蜕变,是农垦管理层高屋建瓴的战略实践成果体现。透视财务资本改革的十年嬗变过程,把脉资本运营板块经济,真切感受农垦发展壮大的实力。
    资本嬗变第一步:清理债务  摸清家底
    回望20世纪90年代,由于自然灾害、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和国家紧缩银根等因素影响,加上农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广西农垦发展陷入低迷,“九五”期间农垦企业连年亏损,到2000年,企业亏损面达84%,资产负债率高达93%。
   由于企业负债沉重,还贷能力差,信誉不好,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无法到市场上融资投入再生产。不少企业虽然积极对外招商引资,但高额负债和不良资产令投资商退避三舍。因此,减轻沉重的债务负担、盘活存量资产、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处理不良资产,成为广西农垦摆脱困境、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通过坚定不移抓改革、抓发展、抓开放、抓管理,使农垦经济走出了困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大资产重组,逐渐将工业从农业、工厂从农场、优良资产从不良企业中分离出来,打造专业集团,先后组建了糖业、淀粉、畜牧、剑麻、茶业等八大产业集团,通过实行集团产业化经营战略,运营成本大幅降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清理历史债务,让农垦企业“轻装上阵”。首先与银行积极沟通,明确解决思路:搁置历史,开启新的战略合作。2002年6月,广西农垦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南宁办事处正式签订债权整体转让合同,出资5800万元整体回购银行6.3亿元的不良债务。这是农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资产盘活工作,不仅使农垦整体资产负债率下降7.9个百分点,而且使40多家企业从沉重的债务中解脱出来。这次资产盘活的意义深远,开辟了国内企业债权转让的新模式,使农垦内部相互担保贷款的多家商业企业得到解脱,重新具备融资能力,恢复正常的经营活动;同时,解决了因历史债务土地抵押不能开发的问题,有力支持了农场的开发建设。
    第三方面, 2005年6月开始在系统内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用半年时间完成了整个垦区的清产核资工作,共计政策性核销资产7.92亿元,不仅摸清了农垦企业的家底,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还大幅提高了企业资产质量。同时,依托广西农垦拥有252万亩土地(其中70万亩位于城市郊区)的巨大土地资源优势,委托土地评估机构依法评估土地总面积40多万亩,将评估地价作为原土地使用者的权益,计入企业资产,全部办理了作价入账。通过一系列运作,不仅增大了农垦的资产总量,而且还一举将农垦的整体资产负债率降低了近50个百分点,极大增强了农垦的融资能力。
    资本嬗变第二步:集中管控  提升效益
    历史债务的清理为内部的资金流转提供了条件,但落后的财务管理依然让农垦企业步履维艰。当时,分布在全区13个市40个县的110多家农垦企业,作为一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多头开户,双高(高额贷款、高额存款)现象普遍,大量资金沉淀在经营网点难以归集,整个集团的财务信息不对称,财务资源浪费,财务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发挥集团公司的集聚效益。
    在农垦外部融资渠道还不完全通畅的情况下,急需从内部挖掘潜力,改变落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对全系统的财务资源进行大整合,全面推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以此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构建农垦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成立农垦资金结算中心,进行资金归集管理。从2003年到2011年,采取分批上线、稳步推进的策略,逐步建立起“按收支两条线模式进行资金相对集中管理、全面监控的结算中心模式”的资金管理体系。先是与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三家商业银行签定银企合作协议,采用拜特资金管理软件,相应建立起集团公司一级结算中心和糖业集团二级结算中心。
    通过“搭架子、监控、试点、扩散骨干企业、最后整体达成集中管理”五步走的稳妥推进方法,至2009年5月底,资金结算中心全面上线运行,中心成员企业由原来的31户增加到90户,基本覆盖全垦区。据统计,到2013年6月底,资金结算中心存款量有18.78亿元,资金结算中心共计放款17.15亿元,其中委托贷款9.52亿元,中心实现利差收入2.92亿元。通过资金结算中心的运行,降低了集团整体财务成本,拓宽了融资渠道,显著提高了农垦各单位的资金运营效率,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降低了集团公司内部交易费用。同时还为内部成员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确保了一批新改扩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力支援了企业的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              
    ——建立农垦财务信息化平台,实行财务核算和报表集中管理。通过统一的操作平台,集团公司的月报、季报和合并报表实现了快速便捷编制,使集团公司财务核算管理实现了由静态的监督转为动态的监督,实现了从分散型到集中管理型的转变,把集团公司财务核算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建立预算管理机制,推行资金使用和费用预算管理。2008年10月底,伴随着预算管理系统的上线,资金结算中心也随之进入预算控制阶段:通过周预算和月预算,规范各成员单位的资金付款,实现对下属单位资金动态管控,有力推进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工作。2009年,为加强各下属单位的离线户管理,扩大中心的监管范围,增强集团公司资金的监管和调控能力,又增加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4家银行的银企直联接口,扩大了和资金中心合作的银行范围。目前,正积极与广西区农村信用联社进行对接,争取实现首家与区联社的银企直连。
    资本嬗变第三步:多元融资  畅通渠道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型企业集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金融渠道支持,科学有效地融资管理对集团的发展极为重要。
    近几年,广西农垦进入加快建设发展的关键期,虽然农垦园区经济、产业延伸循环经济经过几年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依然处于投入和培育阶段,产生大规模直接经济效益尚需时日。为了突破资金困难的瓶颈问题,广西农垦集团以农垦的产业、资源优势为支点,加强银企合作,着力搭建融资新平台,强化资本运作,搭建多元化的立体融资渠道,以融资创新支撑农垦发展。
    一是与金融机构结成战略伙伴,与国内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进行战略合作,解决垦区融资问题,由各下属企业分别向金融机构融资向集团“统贷统还”转变。“十一五”期间,广西农垦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获得两家银行160亿元的授信规模。仅2006年至2012年,共实现政策性融资人民币10.5亿元和6280万美元;与光大银行、广西农村信用联社、北部湾银行等12家商业银行建立合作,2006年至2012年,共实现商业性融资人民币53.79亿元和2000万美元。通过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对集团进行统一评级授信,增加集团统一授信的额度,通过存量贷款维持原有模式,增量贷款实行集团“统贷统还”的方式,逐步改变过去融资主体过多的局面,建立起“统贷统还”的融资模式。
    二是开拓发行债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发行信托等直接融资业务,使融资方式多元化,降低资金成本,实现由单一依赖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转变。近几年来,广西农垦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逐步建立起“滚动发债”机制,促进了农垦系统债务结构调整和优化:2008年10月成功发行首期10亿元短期融资券,实现了直接融资零的突破。截止2013年共计发行6期短期融资券,累计融资40亿元;2011年2月,成功发行广西首个农业企业债券——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亿元企业债券;2012年10月,成功发行3年期中期票据10亿元;2013年8月,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第二期“13广西农垦债”7亿元。目前,直接融资总额已占集团全部融资总额的43%。
    三是依托垦区资源优势,通过股权投资战略合作方式,引进“强优”企业资本直接投资,突破广西农垦企业在体制机制、经营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瓶颈。广西农垦拥有250万亩土地,在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开发、房地产业开发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桂林良丰科技新城玉圭园项目、柳州新兴产业园康明斯工程发动机项目、贵港西江产业园区凯旋国际地产项目等等的成功合作建设,都是农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优质资本直接投资的典范。
    四是针对垦区内“老、少、边、山、穷”农场和依照国家产业政策“走出去”的项目,搭桥政策性银行(如世界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通过无息、低息、贴息的扶持,获得政策性长期借贷,支持生产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
    资本嬗变第四步:金融服务  有的放矢
    随着管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审时度势,集团开始由金融服务的使用者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转变。
    “使用者”到“提供者”,这个角色的微妙转换,是广西农垦经营管理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表明农垦集团由单纯经营管理产业资本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道路发展。通过产业与金融的结合,获取产业与金融的互动,用金融功能支持产业的发展,为企业融资、投资及资本运作提供长期和卓有成效的服务,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协同优势,做大做强农垦经济。
    ——组建农垦保险代理公司,推进农业保险业务,构筑起农垦巨灾风险保障防线。众多周知,农业是一个风险系数极高的行业,尤其是天灾无法避免也无法抗拒,保险代理公司可建立市场化的防灾减灾机制,构筑起垦区的农业巨灾保障系统。2008年,广西农垦组建了保险代理公司,统一管理农垦下属企业的保险业务并规范理赔条款。通过整合,当年的保险费用就由整合前的900多万元下降到600多万元。同时,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目前垦区的70万头生猪、30万亩甘蔗等采取“财政补贴+公司补贴+农户”的方式,相继加入了保险试点行列,争取几年内把相关保险覆盖到垦区其他行业。
    ——组建担保公司、资产公司及发起成立村镇银行,解决融资难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中小企业与农场所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金融基础薄弱,金融服务跟不上。针对垦区企业金融需求实际,为农垦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2011年4月,由广西农垦参与发起的全国首家省会城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南宁江南国民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运营。后续,广西农垦又相继参股桂林银行、北部湾保险公司等金融保险机构,向管区农户及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2011年8月,广西农垦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完成组建正式开业,并在江南国民村镇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北部湾银行、桂林银行、农业银行等完成了担保准入工作。依托农垦的信用优势,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解决园区中小企业、农场及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同时,还组建了农垦资产公司,为下属企业提供闲置资产及不良贷款处置的金融服务。
    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已然演变成为资本的“战争”。伴随着企业的经营节奏,农垦财务改革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融合的步伐已经迈出,步履稳健,铿锵有力。今后,广西农垦将全面构建农垦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资本运作和融资平台建设,为农垦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大资金保障。

    结束语:这期报纸与广大读者见面之时,正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从7月份开始,本报推出专栏《鼓劲“两个率先”  添彩小康垦区》,连续刊发了农垦发展系列报道13篇,从不同层面报道了农垦一年来的点滴发展变化,见证记录了农垦稳中求进的发展成果,描绘了和谐小康垦区的美好蓝图。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坚信,更明媚的春光依然闪耀在农垦大地。

地址: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32号     广西农垦局 利记sbobet官网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