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搭建起了对外友好交流的桥梁;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启动,赋予众多实力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良机。
借助这股东风,广西农垦“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规模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对外投资能力逐渐增强。目前,已成功地走进了印尼、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缅甸、老挝、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国家,开展了对外投资、技术合作和贸易合作,主要涉及境外经贸合作区、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剑麻种植加工和木薯种植加工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成为广西“走出去”发展的领头羊。
潮起正是踏浪时。在“走出去”发展这条航道上,广西农垦满载着希望,乘风破浪,加速航行。
印尼圆梦
“挥师”挺进印尼,建立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是广西农垦 “走出去”发展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又一新举措,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是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的捷径。作为商务部批准设立的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广西农垦承建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在印尼设立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区,也是广西承建的第一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提及中印经贸合作区,就不得不提这一群怀揣梦想、远赴重洋的年轻人。在近5年来的创业过程中,他们将最灿烂的青春年华挥洒在印尼这片土地上,用汗水见证了合作区每一步的成长。覃华,便是广西农垦***开疆拓土的一名年轻代表。2008年大学毕业后不久,她便到了中印经贸合作区工作。凭着年轻人的一腔青春热血和激情,开启了印尼圆梦之旅。
2013年3月5日,印尼雅加达。中印公司全体员工身着印尼传统服装巴蒂衫,在新落成的行政办公楼前举行简洁而庄重的乔迁仪式。艳阳下,望着修饰一新的新办公大楼,酸甜苦辣咸在覃华心里翻腾……
初次踏上印尼这块陌生的土地,语言不通,方向不明,衣食住行全然依赖翻译,懵懂得似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曾经有一次误闯入仍在建设未开放的码头,一进门便被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保安人员拦下,说明了来意,仍被保安和脚边凶神恶煞的大犬‘押’进屋,一番盘问后才得以放行,飞也似地逃离了现场。”至今回忆起来,覃华依然心有余悸。
为了摸清印尼当地可供开发合作的商业用地,确立中印经贸合作区选址,覃华和伙伴们必须搜集大量的土地供应信息。每天起早贪黑,来回驱车几百公里跋涉奔波于各个地块,顶着酷暑考察地块周边情况、咨询开发事宜、分析地理条件,晕车中暑时有发生。晚上八九点回到住处,已是满身疲惫,还得及时联系次日考察内容,并完成当日的选址报告。次日,继续奔波上路,日复一日。
正是有了这群锲而不舍、努力追梦的年轻人的坚持,才有了印尼事业的勃勃生机、欣欣向荣。一晃快五年了,如今合作区道路纵横交错,工厂拔地而起,客户源源不断,员工斗志昂扬,团队不断壮大……
目前,合作区一期205公顷项目用地的土方平整工程已竣工验收,合作区行政办公楼已建成投入使用,一期120公顷的项目用地路网及给排水排污照明工程等基础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至今,项目公司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8717万美元。已有中国西电集团等19家中外企业与项目公司签订了入园投资开发《土地买卖协议》,有10家企业(其中中资控股企业4家)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2家中资企业及1家日资企业建成投产。入园企业项目协议总投资额约17892万美元。
越南“掘金”
越南归仁,是广西农垦潜心经营***市场闯出的又一条境外“掘金”之路,如今已渐成“气候”。
为了解决木薯加工企业普遍面临的原料紧缺问题,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多渠道开辟原料市场,主动出击掌控“第一生产车间”。2008年,越南平定省委领导到访广西,与自治区领导会晤,双方就广西与越南平定省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鼓励广西优秀企业到越南平定发展。善于捕捉商机的广西农垦,果断地将目光投向了越南归仁——开拓东盟木薯原料基地。
“越南平定省归仁市仁会工业园区周围自然风光宜人,生态环境良好,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民风淳朴,是理想的发展木薯原料及生产加工基地。”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董事长潘瑞坚介绍,在仁会工业园区设厂,以‘越老柬’为核心基地,把三国原料汇集起来,每年至少可以获得生产30万吨木薯淀粉的原料,同时,还可以带动广西农垦其他农业产业在东盟的发展。
然而,越南“掘金”之路并不平坦。自从2011年7月启动越南归仁项目建设,广大项目工作者们一开始就遇到了来自异国的政治、文化习俗、气候、基础设施、物质采购、物流运输、出关清关、程序审批、融资贷款、资金运作、招聘培训、技术传输、生产调试、市场开拓等等方方面面的困难挑战。尤其是归仁工业区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当地独特气候的影响,严重阻碍了项目工程建设进程。
面对境外极端的困难险阻,为了按规划进度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广大项目工作者在没有项目先例参考,无相关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充分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把项目建设不断地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越南当地电力紧张,建设用电无法正常使用,明阳生化集团就采取了租用当地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的办法,供工程建设使用,为了节约费用,在停工的时候连生活用电也采取限时供应;
——工业区供水系统不完善,明阳生化集团不等、不靠,在了解到工业区临海地域、地下淡水资源丰富的信息后,积极快速地与当地专业钻井公司联系,用不到10天的时间,即在项目工地钻探和打出两口淡水机井,彻底解决了工地生活和工程建设用水问题;
——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是当地的雨季,风沙大雨不断,严重影响工程进程,明阳生化集团密切关注当地每天的天气预报,根据越南归仁海洋性气候风雨来得凶、去得快的特点,采取“见缝插针”、“统筹分化”、“白加黑”、“5+2”等办法抢时间、抢工期,工作人员几乎没有节假日,随时在项目工地待命开展工作。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通过非常手段,化无为有,化不利为有利,确保了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
2012年10月26日,广西农垦迎来了首个***项目——(越南归仁)年产10万吨木薯变性淀粉及配套项目一期工程全线竣工投产暨二期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的大好日子,一期工程全线半自动化生产线竣工试产第一批新产品,项目还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动工兴建的项目二期工程,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扩建,包括5万吨预糊化木薯变性淀粉等生产线,建设5万平方米仓储仓库。二期工程计划2013年12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每年可安置越南当地工人500余人,为当地木薯种植户带来3000万美元的种植收入,并可为当地带来上千万美元的物流及税费收入。目前,越南归仁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额2525万美元。
以实力取信市场,以信誉占领市场,越南“掘金”之路,广西农垦走得稳妥而扎实。
缅甸种地
“种地种到缅甸去!”广西农垦在开放农垦的方向上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在缅甸,广西农垦进行一场全新的“圈地”运动。广西农垦属下的广西剑麻集团为了早日实现建设成为世界区域性布局的国际化股份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剑麻原料所具有的区域性、稀缺性特征,通过实施资源有效利用发展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来壮大和建设稳固的剑麻生产基地,以带动剑麻产业提高原料质量、标准,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2006年,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的商务平台,广西剑麻集团公司与缅甸娃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中缅替代种植合作项目合作合同书》,双方拟在缅甸北部拉戍地区共同合作开发剑麻、木薯种植加工与技术培训替代种植项目,建设优质剑麻基地和优质木薯生产基地各1万公顷,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24亿美元,一期计划投资1383万美元。
广西农垦拥有世界领先的剑麻种植技术,为了提高剑麻种植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和指导能力,缅方曾多次派员到剑麻集团山圩工业园考察学习有关剑麻高产种植和剑麻制品加工的生产技术,为项目的高产、高效提供技术保障。项目实施后,农垦方每年春季均派出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前往缅甸进行约半个月的剑麻种植技术指导,促进项目的顺利有续进行。
项目自2007年1月开始实施以来,农垦剑麻集团公司已向缅甸运送剑麻种苗212万株,建设疏植苗圃500亩,完成剑麻大田种植7500亩,培育疏植苗36万株,其中4000亩已进入收获期,预计到2015年可达到盛产期,以现行价格计算,可实现原料收入230万美元,每年给当地农民带来50万美元的劳务收入。同时,项目建设还取得良好的政治、社会效益。几年中,缅方合作公司已安排周边农村600人就业。
“计划今年年底在缅甸基地扩种剑麻5000亩,争取未来6-7年内带动种植达4-5万亩,到盛产期纤维达15000吨以上。”农垦中缅替代种植合作项目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勾勒出这样一幅发展蓝图。
再造一个***广西农垦
“抓好***农垦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对境外项目的风险管理,推进***项目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投资收益。”广西农垦集团董事长刘刚对“走出去”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各国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因地制宜,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国经营。”广西农垦集团总经理杨海空进一步对农垦“走出去”进行了阐释。
今年,广西农垦将继续按照“立足东盟、走向世界、投资贸易并举,积极稳妥”的发展思路,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机遇,重点深化与东盟国家开展务实经贸合作,着力推进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东盟木薯产业化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布好棋子,广西农垦精心绘制了一幅“走出去”的蓝图: 依托天然的地缘优势,针对自然资源的互补性,广西农垦利用主导产业强力出击,大力推进与东盟国家的资源性农业合作开发。瞄准东盟国家现有的农业产业格局,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合作发展蔗糖业;在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合作发展木薯业;在缅甸、老挝等国家合作开发农业种植业;在越南、文莱、印尼等国家合作开发水产养殖业;在越南、泰国等国家合作开发水果蔬菜和花卉业等。同时,以拓展东盟发展为基石,农垦把目光瞄向更广阔的欧美市场。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开放的广西农垦,积极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走出去”发展的号召,在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朝着“再造一个***广西农垦”的宏伟目标奋力迈进,正在更加宽广的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抒写精彩。(黄春景)
来源:广西农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