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垦发展循环经济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利记sbobet官网

 
利记sbobet官网-利记sbobet体育投注 桂垦概况 桂垦要闻 改革创新 人事信息 园区建设 桂垦科技 美丽农垦 公告公示 规划建设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利记sbobet官网-利记sbobet体育投注桂垦要闻桂垦要闻 背景:
广西农垦发展循环经济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日期:2012-12-31】    【阅读:】
 
    近年来,广西农垦按照农业部“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立足地处沿边、沿海,面向东南亚以及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等多重叠加优势,发展亚热带特色作物加工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一、广西农垦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这对农产品加工业来说,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广西农垦主动做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这篇大文章,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甘蔗制糖、木薯淀粉、畜牧养殖、剑麻制成品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依托垦区甘蔗、木薯、水果、茶业、剑麻种植基地、生猪、海鲜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先后组建了糖业集团、生化集团、畜牧集团、剑麻集团、茶业集团等八大专业集团公司,加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广西农垦已拥有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10家;树立了广西的柑桔之乡、剑麻之乡、脐橙之乡、对虾之乡、乌龙茶之乡和胡萝卜之乡6个“一乡一业”专业化生产示范样板;打造中国名牌农产品两个,培育了47个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更为重要的是,广西农垦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强劲。仅2011年,农垦种植甘蔗、木薯、剑麻等特色农作物,带动周边农村各种作物种植面积200余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0余万亩、生猪养殖户2.6万余户,新增4万多个农村就业岗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农垦产业结构。广西农垦大力发展以甘蔗制糖业为龙头,木薯淀粉、剑麻纤维、畜牧、水产品、茶叶、果蔬、矿泉饮料为核心的加工业,使产业链双向延伸,推动产业多元发展和优化升级。蔗糖产业形成了“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一体化循环;木薯淀粉产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完全替代进口产品;畜牧集团的“永新源”生猪产品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获中国品牌猪、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剑麻加工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突破了高端市场,高附加值产品达30%以上。2011年,农垦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创新高,实现生产总值56.5亿元,同比增长13.8%,对管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税总额9.28亿元。
    再次,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平台,形成大产业。根据广西“两区一带”经济发展新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广西农垦发挥土地资源、产业基础、优惠政策和下属企业遍布全区的优势,建设特色园区,打造垦区经济增长新力点。近几年,先后建设了明阳、新兴、西江、北部湾、良丰、九曲湾等6个规划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以及农场层面的8个工业集中区。其中,还专门设有红河、昌菱糖业循环经济园和山圩剑麻-木业循环经济园等3个特色循环经济园。在园区建设中,着力推进一批集聚效应好、技术高端、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园中园和“十亿元”企业建设。未来几年,广西农垦将继续坚持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团化管理道路,结合实际,发展循环经济,调结构,促发展,稳增长,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在2013年实现管区经营总收入超千亿元的目标。
    三、广西农垦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形式
    (一)加快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农垦经济。蔗糖产量占全国8%的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是广西农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延伸产业链,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努力实现“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一体化发展。其综合利用的主要形式——
    一是兴建精制糖项目,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分别在柳兴、防城建成投产的国内目前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两条年产30万吨精制糖生产线,填补我国精制糖空白;二是利用蔗渣发展浆纸工业,建在红河糖业循环经济园的年产9.5万吨蔗渣浆项目、年产20万吨文化用纸项目已经投产;三是通过利用水解甘蔗渣提取糠醛,兴建年产10000吨糠醛项目;四是兴建朗姆酒项目群。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10000吨朗姆酒生产线、朗姆小镇、朗姆酒庄、橡木桶生产车间等项目。自治区主席马飚要求把朗姆酒项目打造成为广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朗姆酒产业从“农垦战略”上升到“广西战略”,标志着广西农垦在把朗姆酒产业打造成为广西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五是用甘蔗渣生产木糖联产木糖醇和l-阿拉伯糖;六是利用废糖蜜发展酒精工业,建成了年产5万吨的思源酒业和年产3万吨昌菱酒业两条酒精生产线;七是利用糖厂的滤泥甚至酒精废液生产生物有机肥,计划分别在昌菱和黔江兴建2家生物有机肥厂,年产生物肥15万吨;八是不断加大清洁生产投入,近年累计在清洁生产项目上投入了1.5亿元。
    (二)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拓展木薯淀粉制造和综合利用。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公司针对废弃物的特点进行综合利用,提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该方案得到了自治区经济委员会的批复,于2009年列入自治区级循环经济重点试点单位进行扶持。其综合利用的主要形式有——
    对木薯渣、黄浆进行处理后可得副产品酒精10万吨/年,可利用木薯废渣18.6万吨/年,黄浆5.5万吨/年;木薯皮掺加一定量的酒糟渣、木糠、动物粪便等堆沤作肥料还田,可以提高木薯产量0.5~0.8吨/亩;有机废水通过厌氧好氧处理方式,提取生物能源沼气,用于烧锅炉及发电,产生的厌氧污泥用于生产有机肥;酒糟渣经压滤烘干后,可用于生产环保花盆、环保纸模、造纸等产品或用于烧锅炉,以节约燃煤;酒精发酵过程产生的co2经捕集提纯后可用于制作干冰。如今,木薯渣、木薯皮、黄浆、酒糟渣、有机废水、沼气、活性污泥均可以完全回收利用,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木薯循环经济产业链。
    (三)改造传统畜牧养殖业,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广西农垦畜牧集团大力发展“猪—沼—蔗”三位一体畜牧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优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其综合利用的主要形式有——
一是利用猪场废水发酵产沼气,燃烧沼气作为能源补充,再用肥水等发展甘蔗“三高”种植业;二是猪场采用gps和gbs电脑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采用水泡粪工艺、大跨度钢屋架结构、全自动输送喂料系统、环境自动控制标准化精准养猪技术,比传统集约化猪场节约土地1/3,节省劳力和减少污水排放2/3;三是种公猪站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空气高效过滤系统,有效阻止多种病菌入侵;四是公司运用的多点式全进全出分阶段隔离饲养、超早期隔离断奶、疾病清除与净化、系统选种选育等核心先进技术,均居国内同行领先水平;五是通过“公司+基地+大户”模式在广西10多个县(区)建立了100多个生态养殖基地,累计向市场提供瘦肉型优质种猪15万多头,直接和间接改良生猪360多万头,实现销售收入约30亿元。
    (四)综合利用剑麻麻渣及废水,提升剑麻产业化水平。广西农垦山圩农场抓住机遇,已经形成一条集种植、加工、贸易及综合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即“剑麻园—剑麻叶片—纤维、麻渣、废水—皂素、果胶、沼气—有机肥——剑麻园”:
    每250吨麻片提取纤维后产生的麻渣,通过沉淀发酵可生成1吨麻膏;每25吨麻膏可提炼1吨市场价约50多万元的剑麻皂素,下步还可再引进皂素的下游产品—单烯、双烯及药品的生产,产值会更高;干麻渣利用专利技术可提炼出果胶;利用提取皂素、果胶后的麻渣、废水产沼气,每20吨麻片加工1吨纤维,所产生的沼气,可相当于生产上实际干燥纤维所需煤量(350公斤/吨产品)的60%以上;通过皂素、果胶提取及经发酵产生沼气后的麻渣、废水,通过进一步处理后,添加适量的无机化肥,制作剑麻专用的麻渣有机复合肥,回归麻园中。通过剑麻麻渣及废水的综合利用等以上四个项目实施,剑麻的叶片产值增加近400元,剑麻的产值翻一番多,实现了产业循环,提升了农垦剑麻产业化水平,解决了剑麻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剑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四、思考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垦区循环经济起步晚,产业综合利用率偏低,部分废弃物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甘蔗制糖业上,蔗叶和蔗梢的工业化利用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据研究,甘蔗在提取蔗糖分后,还有少量甘蔗汁的蔗水,还可制成饮品,目前还没有得到应用。
    2、循环经济受资源性原材料限制,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如利用蔗渣发展浆纸工业的年产9.5万吨蔗渣浆项目、年产20万吨文化用纸项目均已投产,一方面,由于受原材料的影响,没有形成规模;另一方面,受农垦糖厂规模不大、分布距离较远等条件的制约,其蔗渣、糖蜜等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有些产业循环项目还在做前期工作或正在实施之中,没有经济效益。木薯、剑麻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综合利用项目,有些还在做中试实验或实施准备,目前的经济效益还不明显。
4、循环产业部分产品的材料消耗量大,环保处理成本偏高,产品竞争力不强。如木薯酒精生产,其主要生产原料为淀粉生产的下脚料木薯渣、黄浆,属于废物综合利用,与单纯的木薯生产相比较,其资源消耗较高。
5、特色农作物品种老化,影响产品后续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如甘蔗品种单一,导致糖分和产量明显偏低,缺乏高糖、高纤维、抗倒伏等适应现代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物品种,也影响了产品的后续加工利用。
   (二)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1、产业政策不配套、不完善。甘蔗、木薯、剑麻等特色作物的种植,国家目前没有像抓粮棉油那样的产业鼓励扶持政策,特别是能给予可发展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源行业更多的财税优惠政策,确保这些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2、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甘蔗、木薯、水果、茶业、剑麻等作物的种植,生猪、海鲜的养殖等均要受气候、雨水等自然条件限制,各榨季产量起伏较大,丰欠不均,这就要求大量资金投入,增加灌溉设施及加强动植物防疫等,改善种植养殖基础条件。
    3、受技术制约和专门人才缺乏。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培养和培训一大批既要熟悉产业经营,又要懂得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持续不断研发新技术,实验新产品,逐步完善改善技术产品,再逐步进行推广。
   (三)建议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建议强化协调垦区和地方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宏观管理,垦区及地方政府的科技生产、企业管理、政策法规等各部门和各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纳入工作日程,加强建立农业、工业和流通领域等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对循环经济重点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及时解决问题。
    2、强化产业管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建议强化协调垦区和地方政府,完善对产业调控的手段和措施,改进管理方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财政资金、贷款等手段及国家各项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开发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开发,自主创新,支持和引导循环经济发展。
    3、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发展循环经济人才技术支撑。建议强化垦区和地方政府,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理念,建立政府引导,产、学、研、民联合攻关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垦区有条件的集团公司建立技术中心,充分利用计算机自控、生物工程、基因工程、膜技术以及新材料、高新技术等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攻克产业关键瓶颈和难点;加快人才战略实施,优化人才专业结构,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
    4、加强合作和交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议强化垦区和地方政府,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科技资源,广泛开展政府、企业和民间的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对甘蔗制糖、木薯淀粉、剑麻纤维等等循环经济领域的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尽快缩短农垦企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地址: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32号     广西农垦局 利记sbobet官网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