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下这个题目,脑子里回响着邓小平南巡讲话中一段意味深长的论断——包产到户和取消公社对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必要的。但由于新的农业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耕作小块土地的农户单靠自身财力无法提升技术,到一定时候仍然需要大的集体组织……
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多次在全区农垦工作会议上指出,广西是全国甘蔗生产第一大省,应该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上有所作为。而广西农垦有组织化、规模化优势,有甘蔗机械化生产推广的经验,应该在这方面率先取得突破。陈副主席强调,甘蔗生产机械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工信、发改、财政、农机等各方面的强有力合作,形成合力,从而加快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广西农垦工委、农垦局、农垦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对此项工作亦形成共识,甘蔗生产机械化是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蔗农收入的重要举措,势在必行。为此,农垦要从政策、科研和资金等多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开通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绿色通道”。
那么,此项工作在农垦蔗区推行情况如何?来自生产一线的回答最具说服力。
甘蔗生产机械化,势在必行
国外实践证明,蔗地必须连片种植100亩以上才能发挥机械化的效益。因此,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连片规模种植,土地集约化经营。拥有组织化、规模化优势的广西农垦,必须要在甘蔗生产机械化建设中率先奋起。
在新兴农场,记者见到了李绍雄场长、秦初旺副场长。说起甘蔗生产机械化,两人颇有感慨,语气坚定:农场种甘蔗,一定要搞机械化,而且是势在必行。新兴农场有28000亩蔗地,农忙时,2000多人砍蔗,一个劳力一天只能砍一吨。请人砍甘蔗100元一天,有时还请不到。
机械化生产这项工作,我们一直在尝试做。机械化深耕深松蔗地,我们在1994年已经全部推行;甘蔗自动化喷灌,我们已经达到了3000亩面积。此外,针对我场实际,购置了汉森施肥一体机(施肥、培土、施药),很好用。2个人工做一天,平均完成4亩;而借助机械,两个人则可以完成40亩,成本也很低廉。而我们从巴西进口凯斯7000切断式收割机,一天能收400吨甘蔗。但因蔗地多为丘陵山地的原因,地块不够大片和平整,这进口的先进机械的强大“武功”没有办法完全施展开来。同时这机器也要和糖厂机器相匹配才能更高效地发挥作用。全程机械化,必须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管护、统一收获。农机与农艺要融合,机械引进和改造要衔接,这些问题,农场和糖厂正在磨合之中。探索甘蔗种植良种、良法和机械化结合的模式,并仔细观察引进机械的适应性,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甘蔗机械的性能、质量和作业效率。
规模化是实现甘蔗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的重要基础。目前,在区局的推动下,作为农垦农业模拟股份制试点单位,新兴农场在规模化发展体制上有所突破:从有利于农场农业产业化发展长效机制出发,实行“承包经营、合资种田、统一管理、全员参股、按股受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模式,进行模拟股份制土地承包经营改革尝试。模拟股份制土地承包经营改革,就是把分片包干的土地重新进行整合,以股份制形式实现土地整体流转,集体经营,统筹发展。
腾笼换鸟的结果,打破了土地分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机械化生产开拓出更宽广的空间。目前,新兴农场先期对500亩蔗地进行股份制经营开发并已经种上了甘蔗。同时,争取利用土地整理项目国家配套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发展大户,连片开发。以此为引导,逐年加大推行力度,为甘蔗生产机械化扫平障碍,争取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甘蔗生产机械化,让我们尝到甜头
金光农场,是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广西农垦现代农业和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试点单位。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多次到金光考察甘蔗机械化生产,对金光农场此项工作给予直接指导,寄予殷切的期望。
全球最大的农机制造商、世界500强企业约翰迪尔2012年进入广西,金光农场成为约翰迪尔在广西首家合作的企业伙伴。目前,新一代小型甘蔗收割机样机、小型甘蔗种植机、盖膜机在金光推广普及使用。2011/2012年榨季,金光蔗区甘蔗收割全程机械化已收割甘蔗2万多吨,金光的机械化作业经验正在管区各甘蔗农场逐步推开,成为广西农垦乃至全区农机化建设的“领头羊”。
近日,为了促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金光农场与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签订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战略合作合同,将友谊分场约170亩土地使用权租赁给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种植甘蔗并进行甘蔗机械产品试验、鉴定场地和作为甘蔗机械产品现场培训及现场演示基地,从而带动农场职工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成果。目前,金光蔗区国有和私营的各种甘蔗机械及配套机具508台,总马力约15000匹。农场自2003年以来,52000亩蔗地在犁地、耙地、开沟等环节上全部实现机械化,大马力耕作深度达
与新兴农场一样,金光农场作为模拟股份制土地承包试点单位,通过宣传和动员,今年已成功进行模拟股份制土地开发面积2000多亩,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
“土八路”机械化部队捷报频传
广阔的蔗田,本是机械化大展身手的天地;但广西多丘陵的地势,却又桎梏着机械化的拳脚。于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就在实践中大放光芒,洋为中用的“土八路”机械化生产能人出现了。
说起金光甘蔗生产机械化,不得不说起一个人的名字:黄树珍。
黄树珍,某私营饭店老板,南宁郊区石埠乡人,此君落户金光,凭着娴熟的烹调手艺,招来众多食客捧场。看见金光甘蔗机械化发展如火如荼,精明的生意嗅觉令他蠢蠢欲动:这不是一条明摆的财路么?于是他扔掉菜勺,与几个有机械手艺的金光职工一拍即合,从2009年开始,投进100万元资金研制成功适合丘陵山地的小型甘蔗种植机。为了鼓励创新,金光农场还拿出50万元对其进行支持。该机一经推出,省力实用的高性价比,很快就受到蔗农的大力追捧。黄树珍又申请国家专利2项,获通过后立马成立富蔗农机公司,该机一次性可完成切种、下种、摆种、消毒、施肥、淋水、覆土、盖膜等工序,可在3亩左右的蔗地中灵活作业,相比人工种蔗每亩可节省成本60元,效率却是人工的20倍。2012年,黄树珍的富蔗农机公司已完成3400亩蔗地的机械化种植。目前,该公司还走出南宁郊区,应邀远征至隆安县等地种植1000亩甘蔗,带动农民兄弟种蔗致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公司今年还设计生产了200台盖膜机、8台种植机,三年内强势推向广西种蔗地区。
新兴农场和金光农场的实践表明,甘蔗生产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解决了“请工难、成本高”问题,把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保护蔗区生态环境,促进了甘蔗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后记:如今,每到春耕时节,在农垦各个甘蔗农场基地,都能看到别开生面的甘蔗机械化收割演示会在纷呈上演,各个农垦农场与地方农机局、农机技术推广站以及广大蔗农零距离感受了甘蔗自动化收获机械的良好性能与工作效率,为全程生产机械化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曾志强)
来源:广西农垦报